13歲男童憂鬱自殘「誤食」芬太尼死亡 父母心碎呼籲救救青少年
【星島綜合報道】波因特(Chayton Point)喜歡跳舞。他的媽媽梅森(Kristine Mason)說:「他是個非常有趣的孩子。多年來他一直熱衷於劈腿。我不知道他從哪裡學的,他把這個動作融入他的舞蹈中。」但現在這位悲傷的母親只剩下對兒子的回憶。
據CTV報道,波因特上月底因服毒過量死亡。他才13歲。
他的媽媽梅森回憶起這個孩子時說,即使在他很小的時候,也一直是個紳士。梅森說:「當我們搭車到了某個地方,他會說,『媽媽,等一下。』然後他就會跳下車,跑過來為我打開車門。」
但梅森說,當她的兒子大約10歲時,遭受了深深的創傷,而他最初對此保密。 他內心的傷害改變了他。「大約一年半前,他開始自殘。」梅森帶他去看心理諮商師和治療師。他也繼續服用抗憂鬱藥物。但去年春天,他開始使用的藥物是莫利(molly)。
隨後,他年僅13歲的朋友麥克唐納(Brianna MacDonald)因疑似吸毒過量而獨自死在無家可歸者營地,儘管她的父母在此不幸發生之前,曾懇求菲沙衛生局(Fraser Health)讓她接受非自願治療。失去朋友讓梅森的兒子悲痛欲絕。
梅森是一名外展工作人員,她說她曾拚命尋求更多幫助。梅森說:「我被告知已為他準備好了一切可運用資源,但我卻無能為力來支持我的孩子和他的心理健康。」
隨著他的心理健康狀況不斷惡化,他的媽媽和繼父帶他去了阿波斯福地區醫院,他們說他們向精神科醫生詢問了素里紀念醫院的青少年精神病房的情況。
波因特的繼父恩德斯比(D.J. Endersby)說:「我們要求(醫生)保留名額,但(醫生)個人建議我們,別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家裡。如果醫生這麼告訴你,你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 因此,波因特的父母同意他回家,但應該制定好孩子的安全計劃。
梅森不知道的是,她的兒子後來在巴士站發現了一個錢包,裡面裝著小袋毒品。他使用了那些毒品,結果害死了他。第二天早上,當梅森去叫醒兒子時,她發現他沒有反應,也沒有呼吸。 淚水從她的臉頰上流下來。「我們對他進行了心肺復甦。」她回憶道,但為時已晚。
「當護理人員告訴我,兒子已不會回來後,我走過去坐在他身邊,我只是握著他的手,我只是告訴他我有多愛他,我對一切感到抱歉。」梅森情緒激動的回憶道。她認為她的兒子不知道那個致命的夜晚,他服用了哪種藥物。
法醫驗屍時發現他的體內含有芬太尼(fentanyl)和溴唑侖(bromazolam)。
現在,這個居住在米遜的家庭開始推動為其他孩子提供更好的治療選擇。「對於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資源並不多。它更適合成年人。」恩德斯比說。
梅森補充道:「我真的認為應該為那些在心理健康問題上掙扎的年輕人,設立更多的中心或臨時中心。現在那裡甚麼也沒有。」
當CTV新聞向省新民主黨黨領尹大衛(David Eby)問及這場悲劇時,他表示,卑詩省府一直在努力讓父母更容易為孩子提供幫助。尹大衛說:「我們在溫島上為青少年開設了一個新的治療中心……我們在溫哥華、全省各地開設了更多的青少年治療床位,以便孩子們可以輕鬆獲得幫助。我們知道我們還有更多工作要做。」尹大衛承認,波因特的死是「每個父母的噩夢」。
卑詩保守黨黨領羅仕德(John Rustad)說,波因特的死是悲慘的,他表示,致力於改善治療選擇。羅仕德說: 「我們計劃提供重要的支援。從醫生開立的治療到短期治療和康復,再到長期康復,以及所需富有同情心的非自願護理和治療,一切都應該齊備。這需要一些時間來完成。」他並強調這將是保守黨政府的首要任務。
梅森說,她的兒子是一個有愛心的孩子,即使在他去世後也希望能幫助別人。她相信她的兒子希望透過講述他的故事來警告其他兒童和青少年,即使他們受到傷害,毒品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你不知道(藥物)裡有甚麼。他們只要撒一些芬太尼就可以了。你實際上是在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梅森說,已經有太多的生命因此而去了。
目前有為波因特設立的GoFundMe募款網頁。
(圖:GoFundMe)
V11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