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官AI化】移民律師揭草率審核致無理拒簽 問題出於倚賴科技
【星島綜合報道】多位移民律師和移民顧問表示,簽證被拒越來越常見,令人懷疑有關個案是否得到移民官員的充分和適當審查。他們關注到移民官只花幾分鐘匆匆閱覽文件,草率地作出一些複雜的決定。
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報道,多倫多移民律師貝利西莫(Mario Bellissimo)(下圖)發現類似的個案為數不少,例如在他經手的一宗個案中,官員以未附出生證明文件為由拒簽,但在他提交的文件中,明明已包括了出生證明書副本。
貝利西莫及一些移民服務專業人士均指,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部(IRCC)使用電腦科技輔助移民官做決策,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前移民官:不可違反程序公義
IRCC承認開發了能加快處理申請的電腦程式,但否認這些程式會影響移民官審查的嚴謹性。移民部稱申請的最終決定權,始終由移民官把關。
相關新聞:聯邦法院文件揭露7宗持偽造學歷申請「救生艇計劃」
相關新聞:【星島訪問】《C-2法案》授權移民部終止移民申請 移民顧問籲港人勿杞人憂天
移民部在聲明中強調:「是否符合申請要求,須由受過專業培訓的官員依據相關項目標準逐案評估決定。」
報道指,多位移民專業人士認為,部分移民官在未核查全部文件的情況下,就決定拒絕申請。
退休高級移民官、現任移民顧問博杜安(Annie Beaudoin)(下圖)指出:「拒簽決定絕不能違反程序公正性,因此官員必須審閱個案中的每份文件。」
她說,近期的證據卻顯示,有些官員沒有這樣做。
移民官有趕配額壓力
移民部正面對大量個案積壓的巨大壓力,某些個案甚至需要數年才能完成處理。
移民部7月底公布的數據顯示,其系統內積壓了超過220萬份申請,當中逾90萬份已超出處理時限,被列為積壓個案。
博杜安表示,她在2004年入職移民部時壓力小得多,但2018年退休時,管理層開始定期提醒官員要在時限內完成特定的個案配額。
她認為官員在處理速度方面受到壓力,令工作的質素被忽視。
系統自學分析 官員做最終決定
2018年,移民部開始採用名為高級數據分析的電腦模型將個案分類,以助官員判定資格。該系統聲稱可把處理速度快87%。
移民部解釋,高級數據分析系統運用「機器學習技術」找出規律,但強調電腦分析不會建議拒簽,只有真人官員根據自己的審核,才可作出這些決定。
在真人審核程序中,移民部另外開發了一套名為Chinook的電子表格,供審核員可以同時審查和批准或拒簽多宗個案。該工具為官員提供標準的措辭模型,以助闡述其決定依據。
移民部稱,Chinook並不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也不進行決策或提供建議。
移民律師貝利西莫對此表示擔憂。他曾就移民部使用的新科技向國會議員提交意見書,認為有關科技可能導致官員遺漏或草率處理申請個案。
他指出,部分帶有時間紀錄的裁決文件顯示,官員僅花幾分鐘來審閱個案,這樣的時間遠稱不上充分。
他表示:「這無法建立移民系統應有的公信力,無法讓人相信我們是以公平透明的方式來處理申請。」
越幫越忙 不合理裁決激增
溫哥華移民律師陶維(Will Tao)(下圖)表示,擔憂官員利用Chinook系統來大批處理個案,對多宗申請給出相同答覆。
移民部內部文件顯示,官員可通過Chinook同時處理多達150份申請。
陶維表示:「這種對個別個案以批量化、一刀切式處理的做法,對系統造成了負面影響。」
博杜安表示,她在過去一年擔任移民顧問工作期間,發現部分客戶被拒簽的原因令人難以置信。
她舉例說:「某份工作簽證的申請被駁回,理由是指申請者僅提交了一份就業文件;但事實是已提交了多份。」
加拿大移民律師協會(Canadian Immigration Lawyers Association)在8月13日向移民部發公開信寫道:「我們認為,當局引入自動化分析工具輔助決策者,直接導致缺乏意義或不合邏輯的裁決激增。」
移民部回應,將繼續使用電腦工具輔助官員工作,已評估相關影響,並且認為科技對促進移民部系統的現代化至關重要。
相關新聞:律師稱需經情報局安檢個案增加 導致移民申請大延誤
相關新聞:已獲永居身份應否入籍? 移民顧問:入籍意義非只為拿方便
圖:加通社、CBC、LinkedIn
V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