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FF】2025温哥华国际电影节华语佳片精选
- 将在温哥华国际电影节作加拿大首映的香港片《录影歹》。
文:Kenson Ho
继续介绍2025温哥华国际电影节,以下为来自两岸三地的多部华语片:
中国电影
翠湖 As the Water Flows (2025) (北美首映)
卞灼的哀歌般影片,关于一位年迈的寡居老人,试图在生活中寻得一丝安宁。阻碍他的,是一段紧张的恋情、衰弱的肺、与成年子女的紧张关系,以及老年普遍的身心不适。故事始于妻子逝世一年后的一次家庭晚餐,怒气与怨怼在桌上爆发。他一家的不满情绪不缺:女儿因他想与另一名女性同住而责备他,她们自己的婚姻亦充满矛盾,孙子们在学校表现不佳。再加上他的情感封闭,对抗严酷回忆与对未来的恐惧。《翠湖》是一部心理层次丰富、语调感伤、导演手法优雅的影片。卞灼对演员的调度十分出色,将符合细腻人物刻画的表演充分带出。尽管影片中有许多悲伤时刻,但它最终是一部充满生命力量的作品:苦中带甜,亦令人心怀庆贺。
- 【相关新闻】2025温哥华国际电影节《新浪潮》揭幕 加港片《今天应该很高兴》全球首映
- 【相关新闻】2025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韩国日本佳片预览
- 【相关新闻】2025温哥华国际电影节世界佳片推荐
工厂 Factory (2025) (加拿大首映)
《工厂》以武汉联想电子工厂为背景,横跨 COVID-19 疫情期间及其后,提供了对劳动、监控以及全球资本机器的震撼观察。员工在封闭的企业生态系中生活、饮食与工作,照护设施同时也是控制系统。生产线上的工人承受漫长且重复的班次,中层管理者则在疲惫的员工与难以捉摸的高层之间,忙于解读不断变动的规则。资深纪录片导演周浩出身于摄影新闻领域,曾将纪录片拍摄视为「人类行为的研究」。在《工厂》中,他摒弃煽情手法,选择沉浸式观察;静态、毫不妥协的镜头捕捉了装配线生活的麻木节奏,管理者与工人皆成为自我复制机器中的齿轮。影片片长近两个半小时,重复性本身即是意义所在:《工厂》与其说是疫情纪录片,不如说是一部持续时长的人类学观察作品,生动描绘了全球供应链及其悄然夺取的人力代价。
生息之地 Living the Land (2025)
霍猛的影片将宏大的历史反思,融入一个中国农村家庭的故事中。故事背景是1991年,李氏家族面临变革:一波新的现代化浪潮即将席卷他们长期以小麦耕作维生的村落。主角是庄,一位天赋异禀的少年,他深爱曾祖母、姑姑以及身心障碍的堂兄。每一代李家人都承诺追求进步,但同时面对残酷与偏见,必须衡量改革传统生活方式所付出的代价。随着《生息之地》的推进,影片的主题张力愈发扩展,剧情力量也愈加强烈,使人不禁联想到中国大师贾樟柯与田壮壮的作品,以及John Ford的历史家庭史诗How Green Was My Valley。影片视觉丰富、细节精致,雄心勃勃,是一部极具力量与自信的作品。
比如父子 My Father’s Son (2025) (中国/法国) (加拿大首映)
仇晟的电影讲述了桥的故:一个试图面对自己过去的男子。电影分为三个时期,从18岁的桥开始。他的父亲是一位失败的拳击手,刚刚去世。随着故事深入过去,我们看到年幼的桥,在父亲充满暴力与疏忽的管教下成长;而在未来,乔则打造了一个父亲的人工智慧模型,并在虚拟拳击比赛中与之对抗。仇晟在这部电影中创造了些不寻常的元素,将科幻的远见理念与家庭剧的亲密感融合在一起。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的篇章,共通点都是一种低声而沉思的氛围。即使在情绪波动的时刻,《我的父亲之子》仍展现出极具吸引力的温柔。
狂野时代 Resurrection (2025)
导演毕赣展映在这个破碎镜像般的现实中,人类已经实现了不死,但代价是失去了做梦的能力。唯一仍能进入梦境的异类,是被冠以「幻想者」(Fantasmers)之名的怪物:他们能见到别人无法触及的异象,并拥有重生的能力。我们跟随一位幻想者度过一个世纪,他化身为不同形态:吸血鬼、纸牌高手,而一名神秘女子则密切观察他的行动,并对他命运般的旅程产生越来越深的同情。虽然毕赣(《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向来雄心勃勃,他的第三部长片却是今年最令人震撼且大胆的史诗之作。影片横跨百年,分为6个篇章:每一章都致敬特定的电影时代(无论是充满迷人实景特效的默片,还是以惊人长镜头升华的动作片),巩固了这位中国导演作为同代最炙手可热天才之一的地位。
香港电影
今天应该很高兴 Finch & Midland (2025) (加拿大/香港) (全球首映)
杨永光的电影讲述了巨大失落、小小胜利,以及资本主义磨砺中偶尔闪现的优雅时刻:换句话说,就是生活本身。在安大略省士嘉堡,四位香港移民过著充满绝望的生活:丹在移居加拿大前曾是冉冉升起的流行歌手,如今仅能勉强维生;伊娃是一位孤独的女性,对年迈母亲的承诺使她的人生受限;凡是兼职性工作者,努力打入房地产行业;东尼是年迈的鳏夫,他可能会失去工厂的工作。透过这些角色,杨永光探讨了侨民的疏离感、经济困境与社会孤立。他的电影充满文化细节,但这从未阻碍其宏观视野。从个人的希望与痛苦出发,他构筑出一份丰富的社会纪实,同时承载着四幅珍贵的人物肖像。谭俊彦、杨海珊、李熙芸与黄秋生的表演精湛,真挚而充满投入感。
录影歹 Tape (2024) (香港/英国) (加拿大首映)
导演唐毕山将三个角色、一个关于他们过去的秘密以及一间小公寓融合成一部精彩的影片。高中毕业十五年后,电影制作人乔恩和律师艾米在共同好友温的安排下重逢。这三位成员都背负著过去的恶魔,而今晚,他们都将全部释放。这是导演唐毕山对Stephen Belbe戏剧及Richard Linklater电影改编的重新演绎;他将原著更新,融入#MeToo时代, 将其置于新的文化语境中,并赋予其强大的影响力。这是一部锋利无比的戏剧,其政治观点具有挑衅性,对个人痛苦的刻画也令人深感动容。
台湾电影
从来 Always (2025) (美国 /法国/台湾/中国)
梦幻、朴素,充满乡土之美,导演陈德明令人惊艳的处女作,他的主要目标是纪录及呈现了居住在桑植县的青少年公友斌的成长历程,但他的视角足够宽广,也涵盖了这位少年的一臂之父以及睿智而生气勃勃的祖父母。这些人物构成了丰富的人物肖像,陈导以耐心与优雅描绘他们及其生活挣扎。导演以政府广播中关于「新中国」改善措施的摘录作为时间标记,并透过交替调整画面比例、在彩色与黑白之间切换,来分割影片内容。陈德明对美的捕捉能力非凡,而影片最令人瞩目的元素是对公友斌丰饶自然环境的视觉处理。生活流动中穿插著短小清澈的诗句:文字出现在过渡时刻,为影片增添沉思的氛围。《从来》是一部形如上学作品,每一个美的瞬间都隐含着超越我们视觉能力的深意。
河鳗 Eel (2025) (北美首映)
一个年轻男子过著孤独的生活,在台北郊外一座岛屿的垃圾堆田场工作生活。有一天,一位神秘、近乎野性的年轻女子闯入了他的生活,他的世界从此改变了。两人瞬间被彼此仿佛被超凡脱俗的力量所吸引。然而,在酷暑难耐、垃圾遍地的环境中,他们萌芽的亲密关系却经历了一些波折,因为埋藏的恶魔逐渐显露出来。最终,原始的情感占了上风,他们的羁绊也更加深厚。这部视觉上极具魅力的长片处女作,以精心构图的画面捕捉了台北那些不那么上镜的边缘景致之美。片中对命定连结的感官化诠释,透过诱人的节奏与感官张力吸引观众,锐利与柔和的边界在其中交错碰撞。导演朱骏腾巧妙地将情色、超自然元素与地域象征融合,将孤寂与欲望转化为一场原始且深植文化的归属冥想。
台北夜蒲团团转 Last Night in Taipei (2025) (台湾/法国) (全球首映)
故事设定在充满活力的台北市中心,导演郭承睿的影片是一首对爱情与友谊的生动又带点苦涩的赞歌。与丈夫争吵后,Blanche在街头偶遇多年未见的前男友Jake。随后与另一位老友阿信会合,而阿信正准备与女友毛毛分手。接着,他们在台北度过了一个夜晚,旧情与遗憾逐渐浮上心头。影片以忆述与旁白编织叙事,导演郭承睿打造出一部令人信服且贴近现实的四段式人物研究,探讨欲望与生活处境之间的落差。《台北夜蒲团团转》温暖动人,却从不矫情;幽默风趣,却不轻佻;真实写实,却不自满。这是一部明显成熟的作品,唯有经历过心碎、并从中获得优雅与智慧的人,才能拍出如此作品。
左撇子女孩 Left-Handed Girl (2025) (台湾/法国/美国/英国)
最近搬到台北的单亲妈妈淑芬在夜市开了一家面摊,而她那脾气暴躁的高中辍学生依安则在一家槟榔铺工作。两人都压力重重,痛苦不堪,以至于没有注意到五岁的依静开始用她 「邪恶」的左手偷东西。由Sean Baker(Anora)共同编剧、制作和剪辑, 邹时擎导演的首 部个人作品,将我们带入城市的喧嚣之中,同时打造了一部开朗的家庭剧。20多年来,邹时擎一直是导演Sean Baker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曾在多部电影中担任制片、服装设计、共同编剧及联合导演等角色。此次,Baker回报多年情谊,担任邹时擎酝酿已久的首部个人长片的共同编剧、制片及剪辑。
(图:主办方提供)
V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