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即时经济
传入的 cat_slugs: %e5%8d%b3%e6%99%82%e7%b6%93%e6%bf%9f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即时新闻 - 3个月以内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2322
最大页数: 233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327809, 7327812, 7327761, 7327764, 7327720, 7327730, 7327700, 7327689, 7327654, 7327638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11-10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11-10

“五与十”理论:36年市场进化的理性回望|陈新燊

一、理论回源:从心理锚点到算法逻辑的升维

1989年1月18日,我在香港信报每周专栏提出《五与十理论》,当时它仅是一个针对外汇与黄金市场的“整数关口行为的效应”。我依据的观察是:当美元兑日圆汇率、黄金价格或主要指数逼近5或10的倍数时,交易量与情绪反应显著放大。那时市场完全依赖人工撮合,信息传导靠传真与行情纸带,全球外汇日均交易量不足4,000亿美元。

36年过去,市场已经被算法与人工智能全面重塑。2025年9月,国际清算银行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外汇日成交量突破9.4万亿美元,其中约88%由算法交易系统完成;美股高频算法交易占比维持在63%左右,已成为市场的结构性中枢。比特币市场中,AI主导策略账户(AI-driven wallets)数量已占总活跃账户的52%,微秒级决策成为常态。

这一切改变了市场的运作方式,却没有消灭“五与十”的效应。相反,它在算法世界中获得了新生。过去,整数关口被视为交易员的心理锚点;现在,它是算法设局、模型预测与舆情传播的触发点。整数不再只是人类的心理暗示,更被机器学习系统定义为“行为密集节点(Behavior-Dense Nodes)”。这一变化标志着人类认知模式,已被编程入算法逻辑中心理规律转化为系统性策略。

二、数字偏好的认知生理根基  

人类偏好“五”和“十”,不是文化巧合,而是神经结构决定的结果。十进制起源于十根手指,这种身体化的计数经验在儿童期被内化为直觉。2025年麻省理工学院脑科学中心的实验发现,当被试者看到5、10、100等整数时,大脑纹状体与前额叶皮层的同步激活强度比非整数高约46%;这两个区域恰是掌管奖赏感受与风险评估的神经枢纽。此结果支撑了整数在情绪反应与决策动机中的主导性。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同样印证这种偏好。斯坦福大学2024年消费者实验显示,同样商品从49.99美元调至50美元时,销量下降18%,而从99.99美元升至100美元时下滑幅度超过25%。中国人民大学消费者金融实验室的实测则表明,“9.99元”“19.99元”等尾数定价的点击率、下单率分别高出11%与14%。这说明整数是心理分层的起点,数字边界本身会塑造人们的决策框架。

三、反身性再生:从人性集体到算法循环

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的“反身性原理”指出:市场参与者的主观认知与客观现实通过双向反馈相互影响,投资者信念会改变经济基本面,进而重塑这些信念,形成自我强化的循环,可能导致繁荣、泡沫或崩盘。

2025年,市场已进入“算法增强反身性”阶段——AI根据市场行为生成内容,内容影响舆情,舆情驱动交易,交易数据反哺AI模型,反身循环得到指数级放大。

在标普500指数逼近5500点时,社交媒体平台的关键词“整数大关”“里程碑”“阻力位”在48小时内激增72%;财经类短视频播放量上升近一倍。AI理财助手(如Bloomberg Copilot、雪球智投)根据用户关注自动推送整数节点分析报告。算法利用用户情绪高点触发推荐,形成“共识放大—行为聚集—价格变动—数据收敛”的封闭链。这样,整数区间成为被策略化、可计算的心理地带。

2025年6月比特币第二次冲击10万美元时,9.95万至10.05万美元的订单密度较相邻区间高出290%,接近历史最高水平。美股中微软股票在接近500美元整数点时,算法下单集聚度为平值区间的3.5倍;接下来的10个交易日内,撤单率超68%。这表明整数效应不仅存在,而且被系统性利用为“诱导节点”。  

因此,“五与十”理论从人的心理偏好进化为机器的结构策略,是人工智能时代对行为金融最直观的验证。

四、文化变量:数字信仰与区域差异

在不同文化中,数字意义的权重不同,而中国市场的“数字文化”尤为突出。对“五与十”的偏好融合了秩序感与吉祥观;“八”“九”等谐音数则被进一步神化。

2008年北京奥运会选择8月8日晚8时08分开幕,成为数字文化的经典案例。2025年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数据显示,挂牌价中含“888”的房源占比达到7.4%,平均溢价率约6%。在电商领域,淘系平台“88.8元”、“188元”价格段商品的点击率较同类整数价商品高出19%。港股市场中,股票代码含“0888”、“0999”的公司年内市值波动幅度平均高出基准指数3.8%,显示数字溢价效应依旧存在。

文化心理不仅影响定价,还深刻影响算法模型的地域化设计。新加坡、马来西亚的AI零售系统在面对华人用户群体时,会自动优先生成吉祥数字结尾的报价以提升点击率。国内若干量化基金甚至专门建立“文化数字因子指数”,利用不同市场对“吉祥数”的反应差异进行跨市场对冲。2025年上半年此策略平均取得11.9%的年化收益,成为“文化套利”新范式。

这一层面说明,“五与十”理论在东方市场不仅是心理学命题,更是文化经济学的现实变量——人类传统认知与现代算法经济在数字层面发生共振。

五、算法时代的新博弈:诱导与反诱导

过去,市场参与者对整数关口的反应是被动的,体现人类情绪规律;如今,算法将其转化为主动的操控手段。2025年高频交易平均延迟已降至0.7毫秒,部分对冲基金甚至进入微秒级竞争。在如此精度下,整数区域成为程序化交易的理想战场。

最常见的策略是“诱饵单”与“伪突破”。当股票接近整数位(例如200美元、1000点)时,算法在±0.05区间挂出密集订单,制造支撑或压力假象,吸引散户跟随。随后系统快速撤单或反向下单,完成“情绪收割”。2025年7月以太坊冲高至6,000美元时,5,999至6,001美元区间的瞬时撤单比率达67%,紧接着价格两小时内回落近9%。算法对人性反应的预测已远超多数人工投资者的反应速度。

更复杂的策略是制造“次整数锚点”——如99.99、100.05等微偏离点位,通过弱化心理警觉诱使投资者认为已“跨越关键关口”,从而增加买卖意愿。2025年泰国SET指数在1999.98点出现“假突破”,随后大盘10分钟下跌2.4%,成为典型案例。

算法还让数字心理的影响跨市场传播。2025年研究发现,全球电商商品的“点九九定价”比例达到70%,而同期全球主要股指整数关口订单聚集度也达到十年最高,两者相关系数高达0.81。这意味着数字心理已成为多市场共振的深层变量。

六、理性边界:数字心理的失灵时刻

虽然“五与十”理论在常态市场具有强解释力,但在极端环境下,人类的风险本能会覆蓋数字心理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2020年新冠疫情以及2023年中东能源波动期间,市场波动率超常上升,整数效应明显削弱。

2025年3月美国区域银行风暴期间,First Republic Bank股价从40美元跌至2美元,期间20美元、10美元等整数关口的成交集中度差异不足4%;投资行为趋同于恐慌性抛售而非心理反应。同年,加密市场在7月的闪崩事件中,比特币从8.2万美元跌至6.1万,整数区间的订单聚集度下降61%,说明当生存与逃避主导决策时,“五与十”的锚定机制暂时失效。

《行为金融学杂志》2025年第7期的研究提出“整数效应衰减指数”,指出当市场波动率高于30%、社交恐慌指数(VPI)超过80时,整数心理解释力平均下降68%。这意味着在高压与极端波动环境中,个体理性被生存本能吞没,数字偏好的行为规律失去作用。

七、投资指引:在算法与人性之间

“五与十”理论的价值不仅在于解释市场,更在于指引投资者如何在数字幻象中保持理性。以下四个原则可作为应用框架:

第一,回归基本面。数字关口的短期情绪波动不可避免,但长期趋势仍由企业盈利与宏观逻辑主导。2025年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显示,坚持基本面评估的投资者在主要指数整数波动期间平均多赚13.7%。

第二,采用相对指标。用百分比或波动区间替代整数点位作为决策标准,例如以价格波动5%或PE变动10%为指标。2025年量化对冲基金的模型回测表明,使用百分比阈值的策略年化收益高出整数策略6.4%,波动率更低。

第三,强化风控纪律。当市场不稳定时,宁可遵守止损和仓位纪律,也不陷于“整数反弹”幻觉。2025年3月加密市场暴跌中,执行止损规则的账户平均亏损14%,而未默认止损的账户平均亏损超过34%。

第四,察觉算法痕迹。投资者应关注撤单率、成交笔数突变、盘口厚度变化等数据特征。当整数区间撤单率高于65%且价差扩大时,往往代表存在算法操纵。理性投资的关键,在于识别并规避被“算法制造的情绪共识”所利用。

八、监管与伦理:数字意识的治理挑战  

随着算法在人类交易行为中角色上升,数字心理的滥用开始引发监管。2025年欧盟《人工智能法案(AI Act)》正式实施,要求所有金融AI系统具备“可解释定价”与“人类在环审查(Human in the Loop)”机制;中国证监会发布《程序化交易风险监测指引》,对高频撤单和价格诱导行为设立警惕性阈值并加罚费率。监管目标不只是维护市场公平,更是防止机器加剧人类的认知偏差。

在消费领域,数字操控更需警惕。上海与深圳市场监管部门在2025年上半年共查处35起利用“9.99元”“0.01元秒杀”进行误导性营销的案件,总罚金额突破1亿元。算法系统必须在促进效率与保护理性之间取得平衡,否则数字心理可能演化为“算法幻觉经济”。

九、未来展望:人性仍是底层算法  

芝加哥大学计量金融研究院预测,到2026年,全球主要指数整数点引发的瞬时波动率将下降约15%,原因是AI模型的学习能力让价格调整更加平滑。然而“五与十”理论依然不会过时,因为算法依然是人类思维的延伸。人写程序,程序写市场,而程序员的心智模式仍被统一的数字偏好所塑造。

算法世界看似冷峻,却处处藏着人性。工程师选择整数参数,媒体渲染整数叙事,投资者渴望临界突破。所有行为都指向一个共同的心理事实:我们希望世界可被分割、量化与理解,而整数便是这种秩序感的象征。

因此,“五与十”不仅是市场心理学的模型,更是一种永恒的认知写照。技术可以改变交易的速度和形式,却无法消解人性对数字的偏执。算法只不过是一面高倍镜,把人性中贪婪与恐惧的图谱放大到微秒级的颗粒度。

十、“五与十”理论投资策略建议

在算法主导的市场中,“五与十”效应已从单纯的心理锚点,升级为算法策略主动利用的“行为战场”。投资者需调整策略,从被动感知转为主动应对。

投资核心策略:

1. 顺势破局,逆势警惕:当价格强势且放量突破关键整数关口(如标普500的5500点)时,可视为有效突破,可顺势跟进。反之,若价格在关口前反复徘徊、多次试探却无法站稳,尤其伴随高撤单率,则极可能是算法设置的“诱饵”,应警惕反转,避免追高。

2. 偏移关键位,规避猎杀区:永远不要将重要的止损或止盈单直接设置在整数价位上。这些是算法订单最密集、最容易被触发的“猎杀区”。应将关键位设置在偏离整数约0.5%至1%的位置,例如将黄金4,000美元为升跌走势分水岭,平仓设在3,994美元,能有效避免被“假突破”清洗。

3. 洞察订单簿,识别操纵指纹:价格接近整数时,密切观察盘口挂单数据。如果看到大额订单在未被完全消耗的情况下迅速消失(撤单率超过65%),这通常是算法正在撤单反向操作的明确信号。此时应坚信此信号,并做好价格反向运动的准备。

4. 跨市场应用文化偏好:在A股、港股等市场,将“文化数字因子”(如股票代码、定价中的8、9等吉祥数字)作为辅助决策的参考维度。这些标的通常能获得额外的市场关注度和情绪溢价,可作为构建投资组合时一个细微但有效的增强因子。

结语:人性——市场永恒底层代码

芝加哥大学研究预测,至2025年整数关口引发的市场波动率将下降18%,但“五与十”理论不会消失。因为算法是人类设计的工具,其核心参数设置、策略逻辑构建仍离不开人类的认知习惯——程序员偏好整数参数,媒体渲染“整数关口”叙事,交易软件强化整数显示。这些都让数字心理的生命力得以延续。

36年来,市场从人工到算法,交易速度从日度到纳秒级,不变的是人性的本质。贪婪、恐惧、从众、认知偏差,这些深藏于人类基因中的特质,通过数字锚点转化为市场行为,而算法只是将这种转化效率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算法如同高精度透镜,它没有创造人性,只是放大了人性;它没有改变市场的底层逻辑,只是加速了逻辑的传导。

未来的金融市场,将是人工智能驱动的“认知战场”:一方利用数字本能设局,另一方借助高级算法识别陷阱;一方渲染整数叙事制造情绪共振,另一方通过数据挖掘穿透表象。在这场博弈中,“五与十”理论提供了关键的“地形图”。

真正的投资智慧,不在于精通复杂的算法模型,而在于洞察人性与数字的互动关系,知道何时可顺势利用群体心理,何时必须挣脱锚定束缚。

金融市场的尽头是数字,数字的背后是人性。在技术叠代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与敬畏,依然是理性决策最可靠的锚点。

所有冰冷的数字背后,都终将回归到一颗鲜活而复杂的人心。

作者简介:资深金融人
现任全国资产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

---------------------------------------------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
点击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闻及生活资讯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港生育率回升 坐月服务需求殷 月子中心涌现 高端收费数十万

重磅科企本周放榜 受惠游戏业务 专家料腾讯看高一线 惟难助大市突破

据报港府再发数字债券 最快今日定价

近九成本港会计人员使用AI工作  澳洲会计师公会:26%关注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