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会︱跨境消费易生争议 港人游泰租车被指“揩花”玻璃 硬食近4000元上限赔款
消委会跨境消费︱不少港人喜欢外游消费,消委会表示,近年接获不少跨境消费的投诉,2022年接获67宗有关投诉,2023年大幅升至297宗,至2024年回落至258宗,今年首9月接获有关投诉177宗。消委会指,一旦发生跨境消费纠纷,碍于语言差异、法律制度不同,以及投诉程序复杂等因素,往往使消费者难以跨境追讨。
消委会跨境消费︱跨境消费纠纷难追讨
消委会与36个地区的消费者保护组织,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澳门及内地超过30个省市已经达成合作协议,建立投诉个案转介机制。若本港消费者在上述地区与营运的商户发生纠纷,可在返回香港后向消委会提出投诉,消委会可协助将个案转介至商户所在地的消保组织协助调停,相反亦然。

消委会其中一个跨境消费争议个案,于泰国发生。资料图片

不少港人会在外地消费,跨境消费争议个案亦不断增加。资料图片

今年首9月接获跨境消费投诉177宗,较去年同期的211宗有所下降。资料图片

消委会今年首9月接获跨境消费投诉177宗。消委会图表

有个案在泰国租车被指挡风玻璃有米粒大小崩花,遭索偿近4000港元。消委会月刊截图
消委会︱泰国租车被指挡风玻璃有米粒大小崩花 遭索偿近4000港元
港人封先生到泰国自驾游,花费5,000泰铢(约 1,194 港元)订购当地A公司5天的租车服务,合约列明,若租车人不加购指定保险公司的超级车辆碰撞险(SCDW)而车辆受损,最高自负额为16,050铢(约3832港元),惟并未提供汽车损毁的赔偿收费标准及实际金额。还车时,职员指车头挡风玻璃有一处米粒大小的崩花,要求投诉人赔偿16050铢,即合约列明的自负额上限。
封先生质疑为何取车时未获告知赔偿收费标准,但因登机时间临近,而且语言沟通困难,于是无奈付款。事后,他认为A公司未有在取车时提供完整的赔偿或维修收费标准,却于还车时征收上限的高额赔偿,怀疑涉及不良营商手法,于是回港后联络消委会,希望将个案转介至泰国消费者委员会。在香港消委会与泰国消委会调停后,A公司愿意安排全额退款,将款项退回付款信用卡帐户,个案得以顺利解决。
记者:郭颖彤
---------------------------------------------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