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即时中国
传入的 cat_slugs: %e5%8d%b3%e6%99%82%e4%b8%ad%e5%9c%8b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即时新闻 - 3个月以内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1961
最大页数: 197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313555, 7313538, 7313452, 7313417, 7313372, 7313336, 7313322, 7313325, 7313280, 7313283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10-27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10-27

中国观察︱日本荣获诺奖为何井喷?

2025年度诺贝尔奖自然科学奖项的颁布落幕,日本又增添了两名诺奖得主,京都大学教授北川进荣获化学奖,大阪大学教授阪口志文荣获医学奖。这意味着,本世纪以来日本已经有22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获奖者(包括3名美籍),几乎每年都有进帐。相比之下,中国仅屠呦呦教授获此殊荣。

日本诺奖的井喷,可以视为一个“长期主义”的胜利。这当中包括长期、稳定且有针对性的国家战略与投入,扎实的基础教育、自由研究,以及工匠精神、企业研发、学术传承,等等。

相关新闻:2025诺贝尔奖|澳、日、美3科学家凭金属有机骨架研究获化学奖

学者:与战后教育改革有关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程指出,日本诺奖得主在二战后接受高等教育的超过9成,在日本国内读完大学本科或专科的达到100%,获奖奠基性成果几乎都是在进入1970年代之后取得,也就是日本研发经费投入占GDP达到2%之后才取得。他总结,这与战后的教育改革有关,亦得益于研究开发经费的持续增长,没有经济的强有力支撑是不可能的。

相关新闻:2025诺贝尔奖|三名美、日学者共同夺得医学奖 促进癌症及免疫系统疾病等新疗法

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中国这十几年研发经费亦大幅提升。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超过3.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8.3%,占GDP2.68%,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顶尖高校的排名也抛离日本。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最新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清华大学继续蝉联亚洲第一,并连续3年排在全球第12位,亚洲第二位是连续两年排行全球第13位的北京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则是排名第26位。

研究成果到获奖均需22年

诺奖的颁发具有显著滞后性。研究表明,从科研成果诞生到获奖平均需22年。中国持续投入研发,出现诺奖应该不会遥远。当然,在自由研究、工匠精神等方面,还须向日本学习。

纪晓华

---------------------------------------------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
点击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闻及生活资讯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夏志和接替钟绍军 任国防大学政委

88岁卧床夫妇无人照顾 法院判4子女月夹¥700元赡养

台网红“馆长”访京︱参观卢沟桥宛平城 收粉丝送福建舰模型

贸易战2.0︱ 王毅与鲁比奥通话 “中美吉隆坡会谈澄清立场、增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