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麦德姆分析︱“强三”不挂八号惹议 林超英:烈风仅“八中一” 三号风球理所当然

台风麦德姆袭港,天文台昨日(4日)起发出三号强风信号,维持至今日下午3时许,未有发出更高信号,而澳门则在今日凌晨发出八号风球。这是自2022年热带风暴木兰后,再次出现“澳门挂八、香港挂三”情况。在社交平台,亦有不少人质疑为何市面风势较强,天文台仍不发出八号风球。
台风麦德姆︱烈风“八中一” 过往多个八号信号风力相近甚至更低
“麦德姆”昨晚接近凌晨时间,采取了一段稍为偏西北的路径,稍稍接近华南沿岸,风暴于今早约6时最接近香港,当时集结在香港之西南约340公里。不少市民于网上反映,感觉到“麦德姆”的风力强劲,认为可发出八号信号。
当然“凭感觉”不能作准,须参考实际风力数据。在天文台8个指定参考测风站(长洲、赤鱲角、流浮山、青衣、沙田、启德、打鼓岭、西贡)中,长洲自凌晨起风力居高不下,维持烈风水平(最高持续风速每小时63至87公里),风力最高时达每小时79公里(截至上午8时半数据)。而赤鱲角、西贡、启德等站也一度录得持续强风风力。
天文台因应2006年的“派比安事件”,于2007年实施的新准则。在上述8个监测站内半数测得烈风,八号信号才算“达标”,然而天文台近年对于八号风球的标准相对“手松”,不少热带气旋袭港期间,只要香港市区有烈风威胁,基于安全起见仍会发出八号信号,以致近年不少八号风球,只有“八中一”(通常是长洲),网上亦有不少气象迷称这类风暴为“弱八”,具体案例包括2024年的超强台风“摩羯”、2023年的台风“泰利”等;2023年的台风“小犬”甚至是九号风球个案,但同样只是“八中一”。2024年的台风“桃芝”同样导致天文台发出八号风球,八站之中甚至完全没有录得烈风。
相关新闻:
台风麦德姆︱三号波挂足24小时 网民涌天文台FB斥“咁大风都唔上八?”:啲风嘈到成晚无瞓





台风麦德姆︱与十年前台风“彩虹”路径、风力相似
若计算具体风力,根据“香港地下天文台”分析,麦德姆影响香港期间,烈风广泛影响离岸及高地,而本港整体风力比过往多个“八中一”的八号风球为强。所以到底发出八号信号的具体界线应该为何,一直引起不少市民讨论。
不少气象迷亦会将是次台风麦德姆,与2015年10月初,即刚好十年前影响香港的台风“彩虹”相提并论。当时“彩虹”于香港以南约320公里掠过,路径与麦德姆相似,同样是八站之中只有长洲录得烈风(赤鱲角接近烈风),有4个指定站录得强风或以上,整体风力在三号“封顶”个案中属于较强。天文台当时亦未有发出八号信号,与今次麦德姆同样属于“挂与不挂”的尴尬区间。
台风麦德姆︱强雨带无扫过香港 市面“干吹”未下大雨
然而影响风力亦有另一个重要因素——雨带。翻查麦德姆最接近香港期间,即周日清晨时段的雷达图像,可见麦德姆外围的强雨带没有影响香港,因此市面的雨势不算强劲,属于风暴外围“干吹”情况,不利进一步推高风力。
台风麦德姆最接近港期间雷达图象(点图观看):







现行指标创建者林超英:烈风仅“八中一” 三号风球理所当然
当年创建“八中四”指标的天文台前台长林超英向《星岛头条》表示,“预料(烈风)会‘八中四’”是发出八号信号的指标,但当风暴因路线“微转向”离港稍远或其他原因导致风力比预期低,就会出现“八中一”的情况。因此烈风“八中一”并非八号信号的指标,在“八中一”情况下,只见三号风球是理所当然的。
天文台前助理台长、香港气象学会发言人梁荣武亦提到,“八中四”不是一个硬指标,天文台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而始终发出什么信号,不可能完全视乎当时实测风力,因为信号的原意是预警,让市民有所防备,目前天文台一般预早数小时就会告知“挂波”时间,预警性质越来越重。既然如此,就会有风力不如预期的可能性,所以近年多了所谓“弱八”的个案亦无可避免。但作为气象部门,若明知有错报风险,一般原则都是“err on the safe side”,即“错得稳阵啲”,宁可风力未完全达标也发出信号,免却人命伤亡。
至于“麦德姆”强雨区未影响香港是否今次风力未达标的主因,梁荣武认为有一定影响,但并非绝对,因为影响风力的因素很多,如高压脊的位置和强度、有否其他天气系统叠加风力、雨区位置等。其中2006年“派比安事件”,本港风力远高于预期的原因,正是因为有一条强雨带刚好长时间覆蓋香港。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