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债有成效 美国续减息 李声扬:新世界料已脱离最危险期

早前有报道指出,新世界发展(017)已将尖沙咀的Victoria Dockside维港文化汇抵押,获银行定期贷款约59亿元。这本身不是大新闻,但却不少人误以为“物业已是银行所拥有”,却是大错特错。
早前笔者写过,坊间常有些自以为是的智者(也包括那位著名的“富爸爸”),声称“物业不是资产,是负债”,实在荒谬绝伦。但这种讲法,也有不少读者赞好。明显地这些人缺乏基本常识,连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都不知道,应该去读一课会计101。而这些人,十居其九是没有买楼,或者移民海外,所谓“看淡楼市”者。看淡楼市当然没有问题,不买楼也没有问题,事实上无人可以预计楼价会升还是跌。但即使楼价下跌,对不起,物业仍是资产,你租给露宿者每个月收100元,仍是资产,同样地你拿来做迷你仓放Labubu,省回租金,也代表物业是资产。“负债”的那部份,是按揭贷款,但这和“物业”的本质无关。正如你可以借钱买任何东西,可以借钱买股票,买加密币,买劳力士,但这些都是资产。
抵押物业仍属公司资产
今天我们就借新世界的例子,去讲另一种坊间常见的谬论:“做了按揭,物业就是银行的,你并非真实拥有资产”。真的吗?这些网友,肯定以为律师和会计师都是法律盲,只有他们自己最醒。笔者仍未还清按揭(虽然要还清随时都可以),但明明楼契上写的是本人名字。同样地,即使新世界将物业抵押,但明显地这些物业,仍在新世界的资产负债表上,而不是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物业收到的租金,也是新世界收取,是新世界的收入,而不是银行的。
所以,谁“拥有”资产,不是十分明显吗?
香港经济疫后反弹乏力,游客数字和消费都大跌,再加上疫后全球经济转型,写字楼和商舖租金大跌,人人皆知。而新世界由于负债较高,也在疫情前大手投资,所以近年大受打击,也是人人皆知。
永续债并无任何抵押
新世界之前也有抵押不少物业,换来贷款。这当然会引起一定关注,但主要关注来自债权人,特别是那些买了永续债的投资者,皆因永续债并无任何抵押。逻辑是这样的:一旦大吉利是新世界要清盘,理论上债权人可以率先收回款项。但如果物业已抵押给银行,该部份当然就要先还给银行,变相无抵押永续债的持有人,可以分到的金额,就会减少。不过不满还不满,这些均是游戏规则,永续债投资者在买之前,应该已经知道是无抵押,讲个信字。
但话说回头,以上种种,都只是在“大吉利是”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只要公司不被清盘,即使将物业或其他资产抵押,则物业仍是属于公司。所以你打开新世界的业绩,这些物业当然仍在公司帐面上,而不是转移到N家银行的帐目上。同样地,只要阁下未被收楼,则自住物业,从来都是你自己的。
亏损收窄 债务正面发展
最后补白两句,新世界在星期五(9月26日)出了全年业绩,是好是坏就任君演绎,但笔者认为还不错。公司依然蚀钱,但亏损已经收窄,而不少亏损亦是来自减值等等非现金一次性项目。比较正面的发展是,新世界的总负债和净负债金额,均已按年下跌。更重要的是,融资开支金额在跌,融资利率也在跌,而由于美国势将继续减息,相信此势头可以继续。
新世界的股价,今年已升了近60%,由低位计更是反弹一个开,而永续债的债价也反弹不少。但股价升了一个开,是否仍值搏,笔者就不知道了。不过股价不骗人,新世界似乎已经脱离最危险的时期了。
Patreon作者 李声扬
相关文章:新世界全年亏损163亿 受拨备减值拖累 净债务1201亿 郑家纯:时势不由人 集团澄清K11与“K11 by AC”无关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