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收费暂缓|垃圾量降、回收率升 谢展寰:2035“零废堆填”目标不变 循四方向续推减废

政府决定暂缓实施垃圾收费,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今日(27日)发表网志,透露近年垃圾弃置量下降,回收率亦有所提升,强调政府推动减废回收的决心、在2035年达致“零废堆填”的目标绝不会改变。而为了如期实现“零废堆填”和持续推动源头减废,当局会循4个方向继续推动减少废物和分类回收,包括多用宣传教育;持续完善回收网络;紧密与行业协作;以及善用市场力量发展环境基建,协助绿色经济转型。
垃圾弃置量三年减7.5%
谢展寰指,以往香港的垃圾弃置量确实是不断上升,但现届政府透过增加回收配套,以及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已经成功扭转垃圾长期上升的趋势,垃圾弃置量由2021年平均每日11,358公吨,逐步减至去年平均每日10,510公吨,减少共7.5%。
人均弃置量减至2024年每人日均1.40公斤
人均弃置量亦由2021年的高位每人每日1.53公斤,逐步下降至2024年每人每日1.40公斤,下跌约8.5%。总回收量由2020年的低位约154万公吨,增加至去年约202万公吨,增加了约48万公吨,回收率亦由28%上升至34%。
垃圾量一年内再降5%
至于有人担心暂缓征费无法阻止垃圾弃置量上升,他指出自去年5月宣布暂缓后,市民在减废回收方面的意识和参与度仍然是有增无减,包括垃圾弃置量由去年上半年,平均每日10,52公吨,减至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日10,141公吨,一年间已经减少了约5%,和2021年相比平均每日减少了超过1200公吨。








日弃置量降至9000公吨以下 免建第三座I·PARK
为达致“零废堆填”,他希望市民和社会各界持续努力减废,在十年间进一步将每日垃圾弃置量减少多一千多公吨,再降至9000公吨以下,香港便可望不用建设第三座转废为能设施,亦可以在2035年达到“零废堆填”。而现代化转废为能设施I‧PARK1快将落成, I‧PARK2亦在筹备中,合共每日可处理9000公吨废物。
巿民拒接受“惩罚性”垃圾收费
谢展寰强调,垃圾收费是推动减废回收的其中一项工具,先决条件是市民和社会广泛支持,当局委托了第三方民意调查机构进行了电话调查,很多意见都反映市民不接受惩罚性的垃圾收费,但愿意接受协助性和鼓励性的措施来推动减废回收。业界更指出现时正面对人手不足和经营挑战,不希望政府急于实施垃圾收费。
四大考量决定暂缓征费原因
因应当前经济大环境和气氛,以及经济转型下,他指政府是考虑到4点因素决定暂缓征费,包括垃圾收费只是工具,目的是推动减废回收和“零废堆填”;现时欠缺市民和社会广泛支持;现届政府推行的各项减废回收工作已收到明显效果;以及政府应该因时制宜来制定推进减废回收工作的策略。
政府将循4大方向继续推动减废
未来方向,他指会循4方向继续推动减少废物和分类回收,包括持续推动减废回收的宣传教育,透过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持续支援社区环境教育工作,鼓励公众源头减废、实践废物源头分类和干净回收等;持续完善“绿在区区”社区回收网络,以及完善厨余回收服务,当局将于今年内增加全港住宅的,智能厨余回收桶或收集设施至约1600个。
政府亦会紧密与行业协作,共同探索和推进务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商界的冲击,其中环保署正鼓励餐饮业界,按实际情况试行逐步扩大使用非塑胶容器;政府亦会善用市场力量发展环境基建,协助绿色经济转型,例如屯门环保园现代化纸浆生产设施,将于今年年底开始试运,除了预计每年可处理63万公吨本地三纸,即纸皮、报纸及办公室用纸外,还可额外处理九万公吨杂纸。
记者:郭咏欣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