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员讲不出声 就是无声绝境|蓝血工厂

荷里活有出高智商惊栗片,叫《无声绝境》(A Quiet Place),讲一种外星怪物,没有视觉,纯靠听觉捕食。人类要生存,唯一法门,是收声,连呼吸都要调频。
策略性沉默免得罪企业
花旗银行不定期有学术嘅研究文摘,最近一篇有趣的学术报告,解剖了这种“分析师沉默”(Analyst Silence)现象 。凡夫俗子看分析师报告,只会看买入、卖出、持有。但真正懂游戏规则的蓝血贵族,却会留意“报告与报告之间的真空期”。这份研究直指,分析师的沉默,并非因为他们懒惰或去马尔代夫度假叉电,而很多时是一种“策略性沉默”(strategic silence),故意扣起坏消息,以免得罪上市公司管理层 。
道理很简单,你今日够胆写个“沽售”评级,明天那家公司的CEO、CFO见到你,面色一定不会好看,随时断绝一切来往,以后你想约见管理层“照肺”,门都没有,私交事小,生意事大。所以,当分析师嗅到公司有不妥,盈利将会走样,前景堪忧,最佳做法不是大声疾呼“狼来了”,而是静静地“Fade out”。
预测表现不济股票奇准
研究指,即使在沉默期间,分析师们可能仍在私底下监察公司,甚至对公司的投资效率和盈利管理有正面影响 。他们就像古代皇宫的太医,明明知道龙体欠安,但绝不会在朝堂上高喊“皇上驾崩在即”,只会对外称“圣躬微恙,静养即可”,然后默默减少发布平安脉的次数。懂看眉头眼额的大臣,见太医久不露面,就知大事不妙,开始为“后事”铺路了。
这份研究将数据量化,发现这片“无声”,是预测股票未来表现不济的强力指标 。一个简单的策略:做多报告频繁的股票,沽空那些分析师长期沉默的股票,每月可以跑赢近一个百分点 。一年下来,这差距足够你买几箱波尔多佳酿。
这就是人性,在一个资讯泛滥、人人争着发声的年代,最有价值的讯号,可能就是“无讯号”。当平日最嘈吵的鹦鹉突然静下来,养鸟人就该检查一下,笼里是不是多了一条蛇。所以,下次当你见到某只股票的分析师报告区一片死寂,不要以为天下太平。那可能不是宁静,而是风暴来临前的宁静。
最后,今期比较关心美国能源,简简单单能源ETF,比如 XLE 就最直接。
蓝血工厂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