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电池寿命一般仅8年 港大型回收厂明年启用 可改小型设备或再生黑粉

电动车在香港越趋普及,但一般电池寿命约8年或行驶16万公里,退役电池该何去何从?最新一份《施政报告》指出,政府正推动全港首间大型电动车电池回收设施,预计2026年上半年在屯门环保园正式启用,由晋景新能控股(1783)旗下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及营运。晋景新能首席营运总监郭可儿接受《星岛日报》专访时介绍,项目建成后将专注于退役电动车电池的绿色处置,通过梯次利用及再生黑粉等多样化循环利用方案,促进电动车电池回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池处理量大 曾遇用地困难
随着政府自2018年起推出“一换一”计划以鼓励电动车使用,并于2024年宣布将电动车首次登记税宽减安排延长两年至2026年3月31日,本港电动车市场正值快速增长的阶段。截至今年7月底,香港电动车总数有约12.86万辆,占所有车辆总数的14.3%。
郭可儿指,一般电动车电池“8年或16万公里”就要退役,亦有部份有问题的电池,厂家会提早更换新电池,因此电池处理量很大。她提到,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寻找一块合适场地很困难,幸好后来获批香港屯门环保园一幅约10万平方呎(9,420平方米)的场地,并于2024年6月动工,目前基建工程已基本完成,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入营运。
分类退役电池 部份重新改造
郭可儿介绍称,电动车电池体积较大,需逐一拆解内部众多电池包,并检查其健康状况是否能继续使用,评估后将其拆分为报废部份和可再利用部份。若检查后发现电池包的SOC(State of Charge,电池荷电状态)和SOH(State of Health,电池健康状态)仍具备再利用价值,会进行梯次利用。
所谓梯次利用,是指将已达到一定使用寿命、不再适用于原用途的动力电池,经过检测、分类、修复或重组后,应用于对性能要求较低的领域。郭可儿表示,这类电池可被改造成小型储能设备,成为新产品推向市场,例如太阳能储能设备、用于露营的移动电源等。
转化再生黑粉 可交易兼环保
若检查后确认电池不适合再用,则会将拆解后的电池送入工厂中的全自动生产线,分离出黑粉、铜、铝及其他杂质。其中,转化的再生黑粉可作为电池原材料重新利用,供应内地及周边地区,实现循环经济。
透过这条生产线,铜和铝可直接在国际市场(如伦敦金属交易所,LME)进行交易。郭可儿表示,一块电池包中约有60%的黑粉可作为原材料出售或作为再生资源再利用;在环保方面,本地化处理能显著降低碳排放。据保守估计,该生产线的碳排放量将比传统技术减少30%。此外,本地处理大幅缩短运输距离,每吨产品预计可减少1.44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的排放。
郭可儿补充,过去晋景新能也有电池拆解业务,但电池数量有限,且过去通常将拆解后剩余电芯运往韩国或日本处理,无法直接运送至中国内地。如今通过转化为黑粉,所有电池均可在香港本地工厂处理,处理后的产物可送往大湾区再利用。
另一方面,由于香港市场的电动车种类繁多,包括Tesla、宝马、比亚迪及奔驰等,每款车的电池类型(如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各不相同,处理难度较高;郭可儿指,正在研发一套可以适用不同品牌及类型电池的处理“体系”,未来希望能覆蓋到有需要的地区。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