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议员促进一步监管 谢展寰:暂无国际定义 各人理解或不同

有议员关注政府会否监管“预制菜”食品,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表示,“预制菜”是一个比较新的术语,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国际定义,业界及消费者对于何谓“预制菜”的理解可能各有不同,但各类食品包括“预制菜”,在生产、进口以至销售的各个阶段,均受现行食品安全法例规管。当局将密切留意内地及本地“预制菜”的发展,并采取适当措施保障公众健康,推动食品行业的高品质发展。
无特别记录与“预制菜”相关检控数字
谢展寰指,由2023年至今年8月期间,食环署向持牌食物业处所共进行了超过44.6万次巡查,并就各类涉及食品安全违规情况提出合共4,215宗检控,由于食物业处所需要符合的食物安全及环境卫生条件,不会因为是否售卖“预制菜”而有所分别,因此食环署并无特别记录与“预制菜”相关的检控数字。
仅一个预制食品样本检测不合格
他又称,食安中心一直按风险为本原则,持续于进口、批发及零售层面抽取食品样本进行检测,同期食安中心共抽取超过1,350个预制食品样本检测,当中除了一个样本的微生物检测结果不合格外,其余样本的检测结果均属合格,整体合格率与食安中心的食品监测计划的整体合格率相若。





“预制菜”强制设标签恐酿争拗
至于内地有关部门于去年3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通知》,提出研究制定“预制菜”的食品安全标准,并采取多项措施以加强“预制菜”的食品安全监管,以及促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
谢展寰表示,食安中心亦于今年6月发布《预制菜给食物业及消费者的食物安全建议》,协助业界采取适当措施以制作及供应安全卫生的“预制菜”,例如提醒食物业界应彻底烹煮及重新加热“预制菜”,并确保在运输及储存过程中妥善维持冷链系统,以防止“预制菜”暴露于危险温度范围,即摄氏4至60度等。
他认为鉴于食材及烹调方法繁多,要为“预制菜”订立一个准确清晰的定义殊不容易,若强制要求为“预制菜”设立标签,将不仅面对执行上的挑战,还可能引发餐厅与消费者之间的争议。
提出质询的民建联黄俊硕表示,不是要说“预制菜”不健康,但这个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或有些人会为求“揾快钱”而推出不好的“预制菜”,认为作为消费者有权知道在餐厅进食的食物是否“预制菜”,他关注当局会否进一步就“预制菜”作清晰的定义及监管。谢展寰认为要先看行业的整体发展,才可确定方向如何处理。
记者:郭咏欣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