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2025|不少院校对北都大学城计划感兴趣 陈国基:研中外案例 打造国际教育枢纽

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到,“北都发展委员会”下设的“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将由政务司司长任组长,成立调研专班,就洪水桥、牛潭尾及新界北新市镇三批大学城土地的发展定位及愿景作出建议,最早将分别于2026年、2028年及2030年供使用。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今早(20日)在电台节目表示,政府将优先参考内地及外国的成功案例,涵盖产业带动及人才培训等范畴,并计划与海外大学校长、知名教授及企业领袖交流,以最大程度发挥洪水桥用地的作用。预计明年向行政长官提交相关报告。他指出,目标是配合高科技发展,将香港建设为国际教育枢纽,并充分发挥相关土地的发展潜力。
不少院校对大学城计划感兴趣
被问及八大院校在北都大学城的规划会否有别于过往模式,陈国基回应称,曾与不同大学代表会面,不少院校对北都大学城计划感兴趣。政府将透过简化程序及加快修例等措施,推动项目尽快顺利落实。

新一份《施政报告》已于9月17日出炉。资料图片
北都的基本规划已出台,现时是加快发展北都、引入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最佳衔接期。资料图片
三批大学城土地分别位于洪水桥、牛潭尾及新界北新市镇,图示牛潭尾大学城土地。资料图片

8间资助大学的非本地本科生上限由40%提高至50%,本地1.5万个资助学额不变。资料图片

修订《教育条例》的建议,目的是确保教师质素,并非为难业界。资料图片
修订《教育条例》确保教师与时俱进
对于修订《教育条例》,引入执业证书制度及定期更新要求的建议,陈国基强调目的是确保教师与时俱进,并非为难业界,政府将尽快咨询教育界意见。他举例指,长时间离职后重返教坛的教师,可能不熟悉人工智能或即将实施的《强制举报虐待儿童条例》等新政策。
《施政报告》亦提出,2026/27学年起,8间资助大学的非本地本科生上限由40%提高至50%,本地1.5万个资助学额不变。陈国基解释,香港适龄学童减少,加上资源有限,需积极引入和培育人才,促进香港国际化发展。目前非本地生来自约100个国家和地区,本地生和非本地生交流有助扩阔视野,对香港发展成为国际教育枢纽有帮助。
相关新闻:
施政报告|增收非本地生能扩阔本地生视野 教育续牌须考核?李家超:各行业均需进修
大棋盘|“永续教师牌”不再?教育界反弹忧添不必要压力 官场中人:反应大咗些少
---------------------------------------------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