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盘︱拆解《施政报告》关键字 “发展”出现365次 “国家安全”有多少?

特首李家超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出炉,全文长达3.8万字,主轴离不开拼经济、惠民生,并设专章阐述加快发展北都、产业发展和革新,强调深化改革和策略部署,“发展”可说贯穿了整份《施政报告》。据统计,单是“发展”二字已出现300多次,成为出现最多的关键字,反映今次《施政》侧重点。
“经济”出现104次 “AI”97次
翻查《施政报告》正文及附件,“发展”二字共出现365次;其次是“经济”,有104次,之后是“教育”、“人工智能或AI”、“科技”,分别有99次、97次及80次。首五位关键字中,发展、经济、科技皆与政府经济发展路向息息相关;“教育”也不止是讲爱国主义,更重要是教育、科技及人才一体化发展,建立丰富人才资源对提升香港竞争力。





施政报告2025︱“国家安全”提及次数大减
具体政策上,《施政》提出成立北都发展委员会,拆墙松绑为北都发展提供行政、法规等多方面便利,并制订优惠政策包促进招商;推动AI和数据科学产业发展也是重点,以加大推动AI作为香港未来核心产业。
相较之下,近年官员经常挂在口边的“国家安全”,今年《施政报告》在正文及附件中,一共只提到17次,比起去年的34次、前年的41次都少得多。事实上,政府去年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后,集中精力拼经济,已减少谈及国安,但有时面对外国攻击或有人涉嫌违法,则不得不反驳,表明立场。
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指,香港进入由治及兴阶段,应对国安威胁已有充足法律体系,政府自然可集中精神发展经济。不过他提醒,政策重心转向对政府亦是新考验,整套思维逻辑要由“行政管理模式”转向“发展模式”,改变过往单纯依靠市场体系吸引投资的模式,而是主动出击,力销香港发展前景。

首长责任制并无追溯力 物流署避过一劫?
“公务员”也是今次《施政报告》关键字,在全文及附件共出现28次,外界最关心的是建立“部门首长责任制”,以及强化公务员评核机制。李家超今年6月接受本报专访时,首次透露拟成立高层官员责任制,针对重复及严重性问题,加强高级公仆的责任意识。具体方案昨出台,包括设两层调查机制、视乎缺失轻重作惩处等。
不过政府消息人士指,首长责任制并无追溯力,亦要立法增加公务员叙用委员会调查职能,换言之,早前政府物流署购入冒牌水风波,承担“主体责任”的署长陈嘉信料不会成为责任制“第一滴血”,但当局仍可按现有公务员纪律机制处理。
公务员“跳point”须改革
有政圈中人指,两层调查机制须清楚界定启动门槛,包括如何判断“一般”、“严重”问题;若由独立小组调查,关键是司长同意启动,他们的问责意识便显得更为重要。
公务员制度另一遭诟病问题,是几乎人人可“自动跳point”,李家超昨日在记者会指,“隔离𠮶位悠悠闲”评级却一样,对表现优秀的公务员并不公平,更自言“我都经历过!”有议员私下说,改动“跳point”制度是根本性改革,不能低估难度,而特首亦承认公仆评核结果大多向好,“个个都A好难拣(升职)”,且看新评核制度会否针对增薪点作改革。
聂风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