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强撑“购房通”毋须闭环 助带动楼市需求 学者:操作难度较港股通大

本港月内即将公布2025年施政报告,预料楼市政策成焦点之一。近日有政党提倡建立闭环的“购房通”,借此吸引内地居民买楼;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亦曾透露政府正与相关中央机构研究,拟在合适范围内放宽内地人才把资金调来香港置业,因此此举被部份政界人士视为势在必行。然而,不同于港股通的是,要实际执行闭环的“购房通”难度较大,但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前局长陈家强接受《星岛头条》访问时表示,“购房通”不需要闭环管理,反而要在政策层面支持资金进出,并认为此举可以带动楼市需求。
数十万人才来港 换汇额度未变




在内地现行的外汇管制措施下,内地居民每年最多只可兑换5万美元外币;加上当局近年严打“走资”,整顿各种非法及灰色渠道,令内地民众“调钱”愈来愈难。与此同时,这两年有数以十万计“高才通”等人才来港,但换汇额度依然不变,很大程度上造成“人能来,钱不能来”,莫说置业,就连租屋及日常开支也未必足够应付。
“购房通”倡议则最早来自今年3月份,身兼全国人大常委的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李慧琼出席“全国两会”时,提出参考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设立约200亿美元或1,000亿元人民币资金池额度,容许内地居民把境内资金调来香港买楼。
陈家强:置业需求是很合理事情
对于上述建议,陈家强接受访问时表示支持,认为内地专才及优才等有来港生活及置业的需求,而“购房通”可以令其更方便调配资金缴付楼价,是很合理的事情,但他忧虑此举在技术上的操作过程或会十分复杂。他又补充,楼市资金庞大,并不是很容易进出买卖的物品。
陈家强提到,港股通确实可以做到真正闭环,投资者买入股票后沽出,所得资金须重新换回人民币,避免出现资本外流,资金完全在系统里面。不过,他认为“购房通”并不需要闭环管理,因为此举可以带动楼市需求,尤其现时商业楼宇市场正在下行,带动楼市是一件好事。
庄太量︰购房通可刺激香港楼市
另一方面,中大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亦支持“购房通”政策,让投资者有多条渠道来港置业。他坦言,目前香港楼市“卡住”难以回升,但很多内地人想来港买楼,如实施“购房通”对香港楼市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庄太量表示,实施“购房通”最大问题是低估执行难度,相比港股通股票沽出后,资金仍可返回内地的银行户口,可以严格执行闭环。但是买楼却难以闭环,例如内地买家向香港卖方购入物业,但是日后卖楼的时候,如何知道该名内地买家何时出货及资金流向,除非在楼契“落钉”,日后一旦卖楼就要强制执行资金回归的机制,而且卖楼资金不能经过内地买家的手,而是经银行拨回内地。
买楼年期或长达60年 资金恐难回归
另一问题是买楼年期较长,以及“购房通”额度。买楼不同于买股票,股票买卖周期很短,而且资金流动迅速,每天额度未必用完;相反,假如买家持货40年、60年后都不卖出物业,那时候“购房通”的机制是否还在实行?同时亦可能首一、二年已用完额度,但因长年期持有物业,令资金无法回归北上。
更担心的是,资金流入香港后再走资外国,所以需要完善的机制。他认为,在互联互通机制下,不只是内地人来港买楼,港人亦可北上置业,才有利双方发展。
内地资金调配来港每年限制5万美元(约39万港元),令不少内地人来港买楼时遇上周转问题,因此希望全国人大常委兼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李慧琼早前提出的“购房通”政策,能够尽快落实。有内地学者接受《星岛头条》专访时表示,若落实“购房通”政策,将有助减少灰色交易,并为低迷的香港楼市提供支撑;不过,考虑到房地产是民生问题,不应变成纯投资行为,建议政策应设定自住优先为原则,并设立一定期限,防止资金外流,更应慎防资金突然大量涌入造成市场波动。
相关文章:
“购房通”落实助减灰色交易 学者倡自住优先 设转售限制或征税|“购房通”系列(二)
施政报告2025|民建联倡设“购房资金通” 放宽新投资移民可购3000万或以上住宅物业
人大代表提“购房通”助内地资金买港楼 梁振英有保留:首要服务对象一定是香港居民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