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焦点
传入的 cat_slugs: %e7%84%a6%e9%bb%9e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其他栏目 Default - 2023年1月1日后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7747
最大页数: 775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302432, 7302368, 7302325, 7302315, 7302276, 7302259, 7302242, 7302195, 7302136, 7302077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10-15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10-15

30国际学者发声明 关切台湾国会职权修法颠覆法治

【星岛综合报道】台湾立法院外抗议民众一度冲破10万人,由蓝白两党所主导的国会扩权法案引发巨大争议。包括美国AIT前处长司徒文、杨苏棣和加拿大、英国等国际学者在“外交家”(The Diplomat)杂志发表连署声明,关切台湾正在审议的国会改革修正法,颠覆民主法治及国会程序。

30名国际学者在“外交家”刊出的声明表示:“作为台湾的长期友人、支持者及倡议者,我们联名对中国国民党及台湾民众党提出的国会改革提案表达严正关切及失望”。

随着今年1月的总统大选,民进党赢得创纪录的连续第3任期,由时任副总统赖清德获胜。然而,3大党均未于国会过半,导致国民党和民众党结成策略联盟,共推系列国会改革。

这30人说,这系列改革中的主要争议包括引入藐视国会罪、要求总统赴立法院报告并受质询,及扩大立法院的调查权。

声明称:“虽然表面上这些改革可能看来重要,但其中内容未纳入台湾独特的宪政架构及立法惯例,也超越大多数宪政民主国家的国会权力范畴,甚至使政府官员在备询时因为提问而被关。”

声明指出,上述提案仍未公布,但其中包括在国会质询过程中,政府官员可能会因为被立法委员判定其言论有隐匿或虚伪陈述,而面临最高1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使得立法委员成为台湾分歧政治环境中“真理仲裁者”。如果官员被认定为“反质询”,就可能被处最高6个月有期徒刑。

“我们注意到,在大多数宪政民主国家,虽然有藐视国会罪的存在,但通常只适用于未理会出庭作证传票或在司法案调查过程中撒谎的情形。没有任何民主国家因为政府官员在履行备询义务过程中被判藐视国会罪,或是仅因为‘回话’而被冠上藐视指控。”

声明指出,国会改革提案还有其他违宪提案,包括要求总统赴立法院备询。中华民国宪法只规范总统赴立院进行国情报告。国民党籍前总统、法律学者马英九也曾说过,如此提议将会“混淆”总统的角色。

声明说,此外,扩大国会调查权将引发高度质疑,毕竟目前这项职责主要归属于监察院。虽然曾有人讨论废除监察院,但这尚未发生。

“我们作为国际学者、记者与政治人物高度忧心这些改革提案使台湾社会分裂以及对台湾国际地位的负面影响。”

30人写道,台湾公民应当拥有负责任、有公信力及透明的政府,而在野党提出的国会改革提案却在削弱这些目标。

前美国在台协会处长司徒文(William Stanton)在台北召开记者会公布30位国际学者的连署声明。他说:“虽然台湾政治上向来有分歧,但对于在野党提出不合乎宪法的国会改革案,他深感到震惊和悲伤,这也不符合他所认识台湾人的理性作风,也不符合政府在台湾人民支持下,追求的民主道路。”

连署声明中文翻译全文:

作为台湾的长期友人、支持者及倡议者,我们下列签署者对中国国民党与台湾民众党提出的国会改革方案表达严正关切与担忧。

虽然改革由国会自然形成,但国民党与民众党所提出的改革方案已超越国际各宪政民主国家的规范,颠覆法治理念、违反程序正义,更遑论国民党公然宣称要以破坏良好治理作为目标。

随着今年一月的总统大选,民进党赢得创纪录的连续第三个任期,由时任副总统赖清德获胜。然而,国会却分裂严重,三大党均未过半,导致国民党和民众党结成策略联盟,共同推动系列国会改革。

这系列改革中的主要争议包括引入藐视国会罪、要求总统赴立法院报告并接受即问即答,并扩大立法院的调查权。

虽然表面上看这些改革可能显得合理,但其中内容实则违反台湾独特的宪政架构与立法精神,也超越其他宪政民主国家的立法权限,尤其是政府官员只要“反质询”即有可能被关。

上述提案仍未公布,但其中包括在国会质询过程中,政府官员可能会因为立法委员片面认为内容有隐匿或虚伪陈述,则面临最高一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使得立法委员成为台湾分歧政治环境中真理的仲裁者。若官员被认定为“反质询”就可能被处最高六个月有期徒刑。

我们注意到,在大多数宪政民主国家,虽然有藐视国会罪的存在,这通常适用于未理会出庭作证传票或在司法案调查过程中撒谎。没有任何民主国家因为政府官员在履行备询义务过程中被判藐视国会罪,或是仅因为“回嘴”而被提出藐视指控。

考虑到台湾的政治环境,国会改革方案更将成为问题。国民党党团总召傅崐萁曾表示,改革的目的是让民进党“找不到人当部会首长”。另一位国民党立委翁晓玲最近也说出,立法院对行政部门质询是“上对下”关系,违反宪政伦理。

此外,国民党立委徐巧芯因泄密文件案被告而与外交部发生争执;国民党立委马文君也因为疑似向韩国政府寄送有关台湾潜艇计画的机密资料而被调查。

上述皆表明,这些改革的目标不是为加强良善治理,而是盼透过立法院的扩权,剥夺并惩处行政部门的权力。这显然违反中华民国宪法五权分立的宪政原则。

蓝白国会改革方案还有其他违宪之处,包括要求总统赴立法院备询。此超越中华民国宪法规范之国情报告,这也是国民党籍前总统、法律学者马英九曾表示将会混淆总统权责分工的原因。

此外,在扩大国会调查权方面,目前这项职责主要归属于监察院。尽管有人曾讨论废除监察院,此依然未发生,爰引发立法院扩权之争议。

鉴于上述理由,蓝白所提出的改革提案有违反宪法之嫌,并且篡夺行政院与监察院之政治权力。这不但损害台湾良善治理的形象,更在当前来自北京的挑战日益遽增的前提下,进一步加深台湾的政治分歧。

而更加严重的问题是,这些国会改革提案并未获得充分的政治讨论。上述改革方案尚未公布予民众审查,明显违反过往的立法惯例。国民党籍立法院院长韩国瑜还允许立法院35年来首次以举手而非记录投票的方式处理本案。

此外,国民党更不允许民进党立委对改革方案进行修改、辩论,甚至剥夺审查的机会。这限缩了公众讨论的空间,也理所当然地使部分人指控上述提案是在闭门会议中产出,而这本来应该是国会改革最该避免的事。

民进党立委于5月17日时试图阻止此国会改革方案在未经充分审查与实质辩论的情况下获得通过,引发立法院冲突。数百名民众也因此聚集在立法院门口反对此国会改革案。国会改革相关法案于5月21日再审议时,可能也会有数千名民众聚集抗议。

我们作为国际学者、记者与政治人物深刻担忧此国会改革方案对台湾社会所产生的分歧,以及对台湾国际地位的负面影响。

随着新政府5月20日宣誓就职,数百名国际政要已飞来参加就职盛会,他们应该见证台湾的壮大民主,而不是台湾社会的严重分歧。更重要的是,台湾公民值得拥有负责任、有公信力与透明的政府,而此竟成为该国会改革方案正试图要破坏的目标。

30名连署学者名单:

Bob I. Yang,美国密苏里大学肯萨斯分校
Clive Ansley,加拿大温莎大学、卑诗大学荣休教授;中国历史及中国法律专家
Coen Blaauw,美国台湾人公共事务协会(FAPA)荣休行政总监
Michael Danielsen,丹麦台湾中心主席
June Dreyer,美国迈阿密大学
Michael Fahey,美国律师,加州律师协会会员
Zsuzsa Ferenczy,台湾国立东华大学匈牙利访问学人,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Christopher Hughes,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荣誉教授
Thomas G. Hughes,美国前参议员Claiborne Pell幕僚长
Sasa Istenic,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
Su-mei Kao,美国台湾人公共事务协会(FAPA)全国主席
Guermantes Lailari,台湾国立政治大学
André Laliberté,加拿大渥太华大学
Lutgard Lams,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
Benjamin Lewis,美国研究网站《解放军追踪者》 (PLATracker)
John J. Tkacik,美国世界政治研究所
David Schak,澳洲格里菲斯大学
William A. Stanton(司徒文),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美国在台协会前处长
Gerrit van der Wees,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台湾公报》(Taiwan Communique)发行人
Stephen M. Young(杨苏棣),美国退休外交官,美国在台协会前处长、美国驻港前总领事
Bill Sharp,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Marcin Mateusz Jerzewski,捷克智库 欧洲价值安全政策中心
Michael Turton,《台北时报》专栏作家
Sam Rainsy,柬埔寨反对派领袖
单仲偕,香港前立法会议员
Celito Arlegue,亚洲自由民主联盟行政总监
Jeremiah Tomas,亚洲自由民主联盟青年部主席
John Joseph Coronel,亚洲自由民主联盟主席
Mu Sochua,柬埔寨前国会议员

连署声明中文翻译全文:

 

图:公民摄影守护民主阵线&中央社

v01

---------------------------------------------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
点击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闻及生活资讯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大温交警醒目立功 逮获加拿大头号通缉犯之一

怡陶碧谷公园枪击案 警方追缉在逃疑犯

47岁卡加利男故意驾车冲撞致多人重伤 被控谋杀未遂

安省收紧国际医科生实习资格   必须完成至少两年本地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