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新移民
【港青在加國090】流水式晚宴
何以我會稱之為流水宴呢?那是因為每人的到達時間都不同,加上初次嘗試,為免因對味道把控不好而浪費食材,索性每完成一碗就給一個人食。加上初搬來不到一年,其實餐碗數量也是夠用便算,所以他家只有三數個碗,要着「客官」們自備碗,或吃完一碗,立即清洗供下一位使用。
【港青在加國089】今夜煙花璀璨
【專欄】提起七月一日,香港人往往會想到回歸紀念日。不過,除了那一天假期,外加霸佔電視整個早上的特備升旗儀式和酒會直播外,於我來說,這回歸紀念日與一年中其他三百六十五日並沒有分別。
【港青在加國088】麵包之鬼終遇勁敵
上周同事送了兩個由他朋友的烘焙店製作的西式麵包給我們,就是那種十分龐大、口感十分硬的,咬第一口已經吃不下去,因為實在太硬,而且麵包裡夾雜着不同香草的味道,混起來完全不像是好吃的味道。室友為了解決這問題,特地到超級市場買了樽果醬,結果兩天後便放棄了,看來連果醬、芝士也救不了這麵包。
【港青在加國087】北約克恒河
【專欄】在多倫多居住了一段時間,我發現有一條街道被提及的頻率奇高。無論是新朋友或某餐廳店舖的地址,你總會不時聽到這條街,那就是央街(YongeStreet)。
【港青在加國086】生活的空間
【專欄】有時候我在想來到加拿大後,對我最大的改變,大概就是空間多了。最基本的是居住的環境,以前在香港這個寸金尺土的地方,像我這樣有兄弟姊妹的人,自然是做出殘酷的決定。由中學開始,我開始被逼做一個「廳長」,沒有自己的房間,但來到加拿大後,我總算擁有自己的房間,大概明白甚麼是私人空間,可以在自己的空間做自己的事,而且你開始明白為何在香港總是會跟家人有些磨擦,出現家庭不和的情況。
【港青在加國085】滿地可滿地屙
【專欄】在滿地可看一級方程式賽車的前一晚,我們一行人特地到Downtown吃飯。在賽車周期間,到處都是濃濃的「賽車味」,餐廳外、街道上,全都掛着黑白格仔旗幟,即使到了晚上十時,整條街依然人滿為患,有些餐廳似乎在舉行着甚麼特別活動,落地大玻璃旁的桌椅全被清空,放了一架AstonMartin的賽車級跑車坐陣。
【港青在加國084】The Art of Racing in the Rain
一般而言,看賽事的位置都在草地旁的鐵絲網,不少人早早進場搶佔頭排位置,以露營椅「霸位」,並一早查閱天氣預告,得知會下雨便自攜雨衣。我們一行人完全沒有準備,實在站得累了,便以30元的價錢在大會紀念品店買了一張草地坐墊,然後在草地上撐着傘看比賽。其間,氣温一度下降至10度左右,雨粉綿綿密密地落下,把草地漸漸浸潤成泥地,坐在草地上的我越發覺得自己正在玩着「泥漿摔角」。
港生去年獲加學簽 移民潮下大增逾3倍
香港掀起移民潮之下,不少人舉家外遷,部分則安排子女先到海外升學。據統計,2021年間獲加國移民部(Immigration,RefugeesandCitizenshipCanada,簡稱IRCC)批出學簽的港人共6400人,按年翻3倍。
【港青在加國083】這裡的太陽與家鄉的,有何不同?
【專欄】踏入六月,不知不覺間已很自然地在外出時穿上短褲,皆因溫度愈來愈高,無論是家附近,抑或公司周圍,幾乎一棟摩天大樓都沒有,就更遑論有足夠的陰影讓我們躲避無處不在的火熱太陽。昔日無論天氣如何惡劣也陪伴在旁的牛仔褲,已經開始塵封在衣櫃裡了。
【港青在加國082】多倫多「變態」天氣
【專欄】在多倫多經歷了數個月寒衣遮體的日子,終於可以讓四肢曬曬太陽,不過這裏的天氣真的很「變態」。立夏以來,氣溫一直徘徊在攝氏10至30度之間,有數天熱得受不了,也有數天要穿上外套。一時熱得滿頭大汗,體感溫度達40度,一時又突然下起冰雹來,甚至有地區六月還會下雪,這麼「變態」的天氣讓我無所適從,所以我養成了每天出門前都看天氣報告的習慣。
【港青在加國081】我的廚房新寵兒
【專欄】在香港的時候,我其實是很少有機會用上焗爐,一來我家的廚房比較狹窄,縱然家中的那個焗爐已不是很巨大,但也騰不到空間出來擺放,甚至要找地方收好它,到每次要用的時候,先要找個電掣位,再從雜物中找它出來,像個苦力搬來又搬去。
香港新老移民相見歡 傳承接納共榮於加拿大
【星島記者陳儀芬報道】隨著香港政經局勢的動盪,年輕香港人陸續移民加拿大,一些久居溫哥華的移民籌組了「溫哥華街坊會」(VancouverKaifongAssociation),協助年輕香港人更好地融入加拿大生活。星期日該組織首度舉行線下交流活動,有年輕港人說,離開香港難免有失落感,能在這裡找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感到很暖心。
【港青在加國080】仲夏最後一夜
【專欄】「噠噠噠……」辦公室眾人敲打着鍵盤,「標題再大啲」、「換過張相」……這晚大樓特別熱鬧,有很多陌生的面孔進進出出,也見到不少離開已久的舊同事。我自己在數小時前也成了前員工,想不到畢業後第一份工就是被解僱收場。在仲夏夜被「炒」,我卻不感淒涼,只是有點唏噓和不甘心。
【港青在加國079】街頭美食節
【專欄】有次在Downtown下班,雖然已是六、七點的時候,太陽還是高懸在天空上,朋友提議一同到附近的「DoWestFestival」走走,於是我便第一次造訪這邊的StreetFestival。
【港青在加國078】適應生活催化劑
【專欄】偶爾看到家裡的東西時,都不禁勾起一個想法,人脈比省錢更重要。當然並不是說要充乞丐吃軟飯,還記得初到新家時,客廳裡空盪盪的,但隔天剛認識的友人駕車帶我們到IKEA,必要的家具便基本齊全了。但透過友人認識的熱心人,沒有忘記我們之餘,還將家裡多出的東西送給我們,無論是椅子、浴室用具、電飯煲等,統統都令初進家門的我們開心不已,感謝之餘又帶點安慰。
【港青在加國077】六月的夢
那夜,我夢見自己身處在一個巨大的禮堂,突然有一個人突然地倒下了,頭上一個大窟窿,血紅色的液體從那小黑洞中潺潺流出,我忽然了解到﹕噢,有人用消音槍射殺他們的目標。
【港青在加國076】再見了,我的司機
【專欄】記得當初上班的第一天,我認識了隔旁的同事,自此之後,我除了成為他的同事,亦同時成為他的「乘客」。猶記得第一天下班的時候,他就拳拳盛意的邀請我上車,主動問我是否需要搭順風車。但其實我住的地方跟他住的地方並不相近,他如果載我回家,就要先到我家,再折返回去自己家。
【港青在加國075】買車的掙扎
首先,以我為例,我住在北約克,這裏的公寓大多都連車位,比起香港月租車位動轍要價港幣四、五千元,已是節省了一筆錢。如果住在獨棟房屋或鎮屋,車位更不是問題。而外出時,許多購物或飲食廣場的停車場都不用收費,只有在Downtown或路邊的公共收費車位,才需要付款。若是在香港,以尖沙咀為例,周末停車費分分鐘高達每小時港幣4、50元,吃一頓飯的時間,可能便要繳付港幣上百元停車費。
【港青在加國074】口罩和自由
【專欄】早在兩、三個月前,多倫多已移除強制戴口罩的規例,就算在商場內,人們也可以除下口罩。不過,相比起歐洲,多倫多人對防疫還是頗為警戒,直到最近天氣逐漸轉熱,才多了許多人除下口罩。
【港青在加國073】無限書店挑戰!
飢渴難耐,到TimHortons喝了杯凍咖啡,再坐地鐵到BloorStreet。這區已經很接近Downtown,周圍高樓林立,反倒像尖沙咀一樣,便沒有了看景色的興致。在那裏的Indigo找到一本喜愛的書後,心有不甘但滿懷幻想的我,又乘巴士返回Eglinton,到BMV作最後衝刺。可惜五個小時後,店裡書籍沒有多變,惟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