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加國
2024-02-13 01:25:43

華埠可負擔住房僅4%為華裔長者而設 1,590人多不諳英語生活無依

 

【星島綜合報道】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溫哥華華埠及附近地區的可負擔房屋,僅4%是為華裔長者而設,能夠為他們提供文化上適切的服務。

報告撰寫人及城市規劃師邱惠琳(Louisa-May Khoo)研究了單身社會住房(SRO)、卑詩房屋局(BC Housing)的住房清單,以及華裔社團樓宇內的空間,發現在華埠、士達孔拿(Strathcona)和市中心以東地區,在260個發展項目提供的12,788個可負擔住宅單位中,只有2,905個是為長者而設。這相對於該區約有7,200名長者居住,存在著巨大落差。

邱惠琳還發現,該區華裔長者人口約有1,590人,但只有4%的可負擔住房可以為他們提供文化上適切的服務。

在2021年,有消息傳出位於片打東街(East Pender Street)333號的天恩頤安院的物業即將被出售,此舉會導致70名年長居民面臨被逼遷的困境。在社區表達了廣泛關注後,省府決定購下這幢物業,並交予中僑互助會營運,成為現有少數在華埠地區內提供文化適切服務的房屋設施之一。此事凸顯了華埠長者房屋欠缺穩定供應的危機,也促使了邱惠琳作出研究。

華埠僑團傳統建築協會會長馬清石表示:「許多居於該區的老人都不會說英語,只能靠自己生活,如果我們能在他們住處附近設有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的地方,那就太好了。」

新成立的華埠長者可負擔住房工作小組(Chinatown Affordable Seniors Housing working group)認為,位於喜士定東街(East Hastings Street)301號的一幢空置建築物可能是合適的地點,該處曾為救世軍和一座佛教寺廟的地址,已經空置了二十年。

該組織的聯合主席廖綺眉表示:「我們希望溫哥華沿岸衛生局(VCH)能設立一個基本保健中心,重點為華裔和原住民提供文化支援服務。」

倡議者認為,無論選擇在哪個地點設址,都必須聯邦政府提供協助,但目前渥太華還未有參與。

卑詩房屋局指出,局方最近與中僑互助會合作,購買了位於華埠上海巷(Shanghai Alley)588號、擁有33個單位的和諧之家(Harmony House),以免長者可負擔住房進一步流失到私人住宅市場。

V20

片打東街333號。 (Google M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