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2023-11-09 10:01:42

【我家移加106】兩代太空人

【專欄】「移民」這兩個字對香港人來說從來都不陌生。香港開埠以來經歷過好幾次大規模的移民潮。而每次移民潮,都會製造出不少的太空人家庭。

八、九十年代的移民潮,香港人主要選擇前往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國家。那些年,我也有一些遠房親戚移民去。還記得那時候,父母每一年都會有好幾次,特別是在農曆新年時,透過撥打國際長途電話 (IDD) 和移民了的親戚作出問候。當時的IDD費用十分高昂,致電到美加,我印象中差不多每分鐘要港幣三十元。所以,每次通電話都會預先寫好要說的,和問候的事情。更有趣的,是電話旁邊一定會放一個計時器,確保在預定時間內進行及完成通話。

說回「太空人」,那個八、九十年代,雖然人們普遍認為香港出現了信心危機,但是也正值是經濟起飛之時。有部分已移民外地的香港人,為了賺取更豐厚的收入,或把握創業的機會,紛紛選擇回流香港。最普遍的情況是,丈夫一人獨自回來香港工作,而妻子和子女繼續在外地生活。就這樣,作為丈夫為了維持家庭關係,不得不「兩邊飛」,成為所謂的「太空人」。可是這種聚少離多的情況,亦導致不少家庭遇上丈夫與妻子,和爸爸與子女的關係疏離。

到了這一次的移民潮,除了有一家大小一起移居之外,有部分家庭會選擇丈夫或妻子帶著年幼子女移居。留下另一半在香港繼續工作賺取收入,以維持整個家庭的生活開支。由於通訊科技非常發達,接近零成本的即時通訊軟件非常普及,語音和視像通話可以說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很多人便說這個年代,維繫遠距離的親情比以往實在得多。

我有一個朋友,年多前他的太太帶著兩個女兒先行移居溫哥華。我朋友就打算若干年後才前往團聚。不料最近,我的朋友說他決定要馬上起行。這朋友說,雖然在每個香港的晚上,他也會以視像和遠在溫哥華的太太及兩個女兒保持通話。初期還是談得非常溫馨,互相分享每日生活軼事。可是到了後期,情況就不一樣了。朋友說好幾次致電給女兒們時,兩個女兒都不太願意再說話了,還把已開啟視像的手機互相推給對方。這些情景,我的朋友心都酸了。畢竟爸爸不在身邊,有些事情女兒會覺得爸爸未必能感同身受,也就選擇不分享了。原來現今通訊科技的便利 ,並不能把感情拉近。在選擇家庭關係和賺取較可觀收入的掙扎中,我朋友的決定是前者。

每個年代的背景不一樣,每個家庭的故事也不同。沒有完全的對,也沒有絕對的錯。不管在什麼時候,用哪一個安排去開始 ,希望每一個家庭也能順利到達終點。

文:阿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