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雋騫-專欄
2023-06-09 16:00:43

【陳雋騫專欄】東江水

大女兒最後一科考試是常識科,小學四年級了,要靠她自己獨立溫習。溫熟了嗎?「OK啦。」會考些甚麼?「戰後香港,到爸爸你年代的新市鎮發展,還有例如屯門區的由來。」為何內容那麼舊派?我還以為會學習到北部大都會區未來發展之類。「話當年也有新知識的。例如我們打開水喉的水,原來八成是來自東江!只有兩成來自本地水塘。」
  
那麼你知道一開始主張的是誰?「港英政府?」不是。「那一定是普羅香港市民,因為水荒而要制水,很擾民。」都不是。是香港工會聯合會、勞教會和中華總商會聯合向廣東省政府提出的。因為當年香港是以工業為重,用水最多的是工業,所以是為了工業營運而提出的。「然後就用粗粗的水管把水運來!」這是現在看到的。那時先要把從南往北流50公里的東江支流石馬河引水,從海拔2米提高至46米,才以地心吸力讓水流入深圳水庫,再送來香港。
  
「那麼用甚麼把水提高?」就是用水泵,因此一共建造了八座水泵站、六座攔河壩。「嘩!那豈不是要用很多年建造?」工程不只艱辛,還遇上過五十年一遇的大洪水。但因為動用了十五個城市五十多家工廠協助生產,和上萬的工人建設,整個龐大的東深供水工程,僅僅用了十一個月!隨後多年當然進行過很多次改造,就是你所看見的管道是密封的,因為要保障水質和水量,甚至乎整個供水系統附近都已納入環境保護區,不容許任何建設。
  
「幾十年來,豈不是借了很多水?」不是借的,而是買。「那便很貴?」雙方是不斷定協議,現在是統包扣減制度。而且你要看看當年,如果沒有這供水,工業不能發展,一直走過來會否是今時今日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