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桄-專欄
2023-10-14 16:01:11

【黃庭桄專欄】別離這一課

面對親人離世,當然會流淚,會傷心得徹夜失眠,會後悔愛得太遲,未盡孝道。
  
情緒宣洩完之後,還得學懂釋懷,放下遺憾,繼續踏步向前。
  
同事D告訴我,她的媽媽在約三星期前過身。於生命倒數的日子,她都陪伴在側,每天到醫院探望,噓寒問暖。
  
臨永別的前一天,媽媽的維生指數明明很好,即使口鼻戴着氧氣罩,雙眼還很精靈地和同事D有交流。
  
「我還以為,媽媽可以在幾天後出院。」同事D說,探完病翌日,卻接到醫院緊急來電,指她的媽媽病況急轉直下,叫她盡快趕到醫院見最後一面。
  
誰也會有不捨之情,同事D近日忙於處理媽媽的殯葬事宜。當向我講述喪母之情,她很感恩媽媽走得安詳,不似其他末期病患者般,長年受病痛折磨得不似人形,甚至會失禁。「嚴格來講,媽媽由病情惡化到逝世,都只是幾小時內的事,至少不用太辛苦,我好感恩。」
  
同事D雖然不是跟我很熟絡,但話題涉及媽媽,她還是願意娓娓道出媽媽當年如何照顧爸爸,一幕幕天倫的畫面,如泣如訴,在空氣迴盪。從她嘴角的笑意,我看到溫馨的懷念。
  
「講出來可能哭笑不得,而我的爸爸其實是在大年初一,一家人歡天喜地過年,食年糕時不小心骾死的。」同事D已經抹去多年前的哀傷,因為信佛的她,明白生死有命。「爸爸這樣離開人世,也是一種福份。」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風中的燭光,隨時都會被吹熄,且記取父母曾為家庭照亮過,曾遺下濃濃的愛,讓人在心底的寒冬時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