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桄-專欄
2023-09-28 15:57:30

【黃庭桄專欄】記取月圓時

童年時代的中秋節,一家人吃過晚飯後,一定會提著燈籠,到屋企附近的公園,坐在長凳上,邊吃月餅邊賞月,偶爾吹來強風,把燈火弄熄,便要戰戰兢兢地,把藏在燈籠深處的蠟燭,再度燃點。
  
那年代,還未流行用電芯的塑膠燈籠,我等窮小子,當然是買廉價的簡單紙燈籠,橙色的紅色的黃色的綠色的,用竹枝吊起,便開始提燈漫步之旅。
  
有錢的小朋友,連燈籠都會是貴人一等,例如楊桃或大白兔燈籠,都是講求手工的上乘作品,並不是大量生產的平價貨所能比。在同一草地上,他們的燈籠,又真的是艷壓群「籠」,相當搶眼。
  
不過燈籠畢竟是用紙製造,有時候不慎把燈籠傾側,往往會就此付諸一炬,剩低一殼眼淚。
  
近年的燈籠,早已用筆芯電取代了蠟燭,既可防止留下火種,安全性高,又可持續幾小時燈火通明,十分襟玩。
  
在燭光掩映下的中秋夜,拖著媽媽的手,聽嫦娥和玉兔的神話故事,抬頭望著圓碌碌的大月亮,猜想吳剛能否在丹桂樹下,抱得美人歸?我一啖碌柚,又一啖有蛋黃的月餅,咀嚼的,是溫馨的童年味道。
  
歲月會盡,燈火會滅,誰也不能把好光景永遠定格。正如媽媽可否不要老?生命可以沒有神傷的淚光嗎?如果人世間可以沒有生離和死別,你說多好!
  
月有陰晴圓缺,偶爾浮雲遮蔽,也會見月色皎皎。當風來時,好好守住寸心的燭光,且行且珍惜,記取星月輝映的日子,是值得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