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桄-專欄
2023-05-15 16:01:37

【黃庭桄專欄】遺書遺憾

當一齣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有血有肉,看得動容,畢竟每一步足印,都是主人翁用血汗和淚水踏出來。每次經歷快樂與哀愁,都在掌紋和容顏上,刻劃出永不忘懷的痕跡。
  
最近的日本電影《來自雪國的遺書》,是一個悲劇故事,但在蒼涼的調子背後,鮮明地頌讚「要奮力活下去」的正能量。
  
電影的時代背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戰敗,本來身處滿州的日本軍人山本,成為六十萬戰俘之一,被送到西伯利亞的集中營囚禁。
  
生活在攝氏零下四十度的嚴寒雪地,每天被勞役做苦工,開山劈石鋪設鐵路,三餐食麵包和粥水,日子相當難捱。
  
眼見不少戰友抵受不住壓力,選擇逃跑,喪在槍火下,男主角依然懷抱著活下去的希望,又不停鼓勵身邊人不要放棄,要常想念仍在翹首等待重逢的家人。
  
他教文盲戰友寫字,為逝去的同胞設小型祭台,又用麵線編織出一個小棒球,為大家燃起生存的希望,默默承受毆打和囚在木箱的酷刑。可惜他被誣蔑是間諜,重判二十五年監禁,跟妻子和四名子女團圓的日子遙遙難待。
  
「不可以放棄活著的希望,回家的日子總會到來!」可惜他的信念得不到上天的眷顧,竟在四十多歲時患上咽喉癌,只剩下三個月命。
  
於是他把握僅餘的氣力,寫下四封遺書,向身在日本的太太、子女和媽媽,訴說感恩之情,溫語叮嚀。
  
雖然遺書被軍人沒收,幸好四名戰友把內容各自牢記在心中,待多年後釋放戰俘,他們分別去到山本妻子的家中,親自讀出男主角的遺言。紙短情長,久別,不一定能重逢,思念卻在淚光中閃爍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