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然-專欄
2023-02-27 13:48:37

【高慧然專欄】剝蝦神器

台灣新湖國小一群小六學生,集體發明了一部「剝蝦神器」。該神器利用3D線材,通過建模列印技術堆疊出來,內部裝置電芯,用齒輪咬合住蝦,輸送往前,在輸送過程中將蝦殼從背部切開,需時約十秒。
  
雖說名叫剝蝦「神」器,但使用起來,絕未到神級。
  
首先,把蝦放入「神器」前,必須先把蝦頭去掉。其次,蝦被送入「神器」後,只是背部被劃開一刀,仍然需要手動輔助把蝦肉剝出來。
  
為了吃一隻蝦,食客先要動手去掉蝦頭,再把蝦送進「剝蝦神器」,然後用手把蝦肉從被劃開的蝦背中取出來。最後,吃完蝦之後,不想剝蝦的人還得花時間多洗一部「剝蝦神器」。好像花的時間更多,要做的事也更多了。
  
看了,有點哭笑不得。剝蝦真的那麼討厭嗎?為甚麼有那麼多人討厭剝蝦?
  
蝦的烹製形態,不外乎是帶殼有頭、帶殼去頭、蝦仁,以及蝦膠。純粹個人口味,吃蝦,我的選擇次序是帶殼有頭、帶殼無頭、蝦膠,沒有殼的蝦,於我,是沒有選擇之下的選擇。
  
帶殼烹製的蝦,蝦肉躲藏在蝦殼內,肉汁和海鮮味被保留下來,蝦頭內的膏或其他精華都被保留下來,是蝦的精髓所在。而調味料則留在外殼。若借助機器或由他人代勞剝殼,既吃不到調味,更吃不到蝦的精髓,又何必吃蝦?
  
食物美味與否,與溫度也息息相關。新鮮上枱的蝦,不馬上放入口中,而是在機器上晾涼,美味程度必定大打折扣。
  
如果不嫌麻煩的話,你會發現,進食的過程本身充滿樂趣,值得花更多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