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智華-專欄
2023-03-29 13:26:22

【曾智華專欄】積極鼓勵「沽名釣譽」

近年搞咗不少慈善活動,發覺香港人大部分充滿善心,也樂於助人,問題是你如何觸發起佢哋行善動機。
  
另外,也有不少內心有點矛盾,行善時怕被指「沽名釣譽」,故有所猶豫。
  
昨晚與一個慈善基金負責人晚飯,商量有乜可以合作。佢開宗明義表示:「碌Sir,我哋並非一個沽名釣譽的慈善機構。」
  
小弟數十年前任職香港電台開始,到退休之後,組織的各種形式慈善籌款活動,不下過百。故此,對香港弱勢社群無助一族,以及各大慈善團體,有長期聯繫及了解。
  
發覺善長大致上分三類:一、完全唔想畀人知佢行善的;二、唔介意畀人知道佢行善,但不會刻意的;三、好想全世界知佢行善,愈高調愈好的。
  
第三類,正是經常被揶揄「行善為求出名」、「沽名釣譽」一類人,指動機並非真正單純行善。
  
我又點睇?正如鄧小平所講——唔理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
  
同理,唔理博出名或無名氏,總之,幫到需要的人者,就是「好善長」!
  
昔日在電台廣播中, 小弟已不停解說,一定要多點鼓勵人「沽名釣譽」,為博出名,為曝光,為上電視,為攞勳章⋯⋯而行善。因為呢班人若冇得威威, 可能唔會捐錢。假若佢哋唔捐,最終受害者是誰?正是急需援助,處身水深火熱的弱勢族群。
  
簡單邏輯,愈多人爭相為「沽名釣譽」而行善,善款就愈多,受惠的老弱傷殘也愈多, 此乃一個良性互動, 請問有乜唔妥?
  
所以,看行善,也不應思想太狹隘,必須以結果(更多不幸人受惠)為目標。
  
至於喜歡隱姓埋名行善的,無論如何也會繼續,不必用任何表揚手段去鼓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