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濃-專欄
2022-11-07 15:58:19

【阿濃專欄】作品壽命

寫書人當然希望自己的書暢銷,但還有更大的期望,便是能傳世。

古人所謂「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寫傳世的書屬於立言。成為作家的吸引處,這應是原因之一。

可是古往今來,古今中外,曾經出版的書,真是如恆河沙數,能傳世的恐怕千中無一。

而且即使一本書被收進《四庫全書》,也不等於傳世了,要有人看才算。不但是新出版有人看,還要千百年後有人看。

往圖書館或書店的古籍部、古典著作部看看,便知道哪些是傳世了。

郁達夫在他的《賣文買書》中,介紹了一位不太出名的德國作家海爾(J.C. Heer)的一番話:「我不作這些空想,以為我的許多作品是有永久的價值……自己的著作必無永久生命,同我自己的生命必無永在的事實,一樣地明白無疑。我只希望它們能在我的生前不消失它們的價值就夠了。」      

海爾說得如此謙虛,使郁達夫流下了感動的熱淚。

我寫了一兩百本書,其中不少已經停印,包括曾經暢銷的一些。書和人一樣,各有它的命運。我估計在我離世後,有幾種還可流傳二三十年,等於我的生命多活了二三十年,也可告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