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2-06-26 15:40:03

王冬胜细数25年风浪 坚信香港经得起挑战

(星岛日报报道)纵横银行业超过40年、历尽当中风风雨的汇丰银行非执行主席王冬胜坦言,香港回归四分一世纪,在近几年却接连同时发生社会不稳、疫情及地缘政治的问题,所带来的挑战相比此前各风波更大。不过,历史证明每次风暴过后,香港都会变得更强大,坚信今次亦然,但认为香港必须发展新经济产业,以吸引国际人才;并要尽快解决通关问题,以保留人才。

自1980年入行并成为一代银行家的王冬胜接受本报访问时谦称,「自己好够运,自1980年入行至今四十余年,适逢国家开放,见证着这对香港带来的正面影响和机会」。回望过去,他尽数所经历大大小小的风波大概有11个,由1981年按揭利率升上21、22厘开始数起,其中香港回归25年期间,先后出现亚洲金融风暴、科网股爆破、沙士、雷曼爆煲、欧债危机,及至最近几年发生香港社会不稳定、地缘政治及疫情问题。

他说,「此前的风波都是一件、一件发生,但临尾这几年,社会不稳、疫情、地缘政治全部一齐出现,所以可谓很大的起跌,但从过去得出一大启示,就是每一次风暴之后,香港都系变得更强大」。事实可见,从本港银行业资产规模、本港资产管理规模、港股市值等均较当年大增,足证香港的韧力,可经得起风浪。

有国家作为强大后盾

虽然香港所面对来自疫情和地缘政治的风波尚未完结,但他依然坚信香港同样会在风波过后变得更强大,事关香港有国家作为后盾,且可受惠亚太区的中产崛起及区内贸易的庞大潜力。据汇丰预期,至2030年全球三分二的中产人士,将来自亚太区。

在现今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下,对于中港关系愈密切会否反令香港有潜在风险,他只回应说,中西方角力料将持续,但深信每一个地方,所谓政治「最紧要就是每一个市民、每一个家庭有冇饭食」,如市民温饱成问题,任何国家都难以支撑下去。他续说,地缘政治对香港定有影响,但认为香港长远的发展仍是正面,就正如中国,虽有地缘政治的压力,但去年的贸易量却创新高。

谈及香港银行业面对最大挑战,王冬胜谓,银行业最重要是跟上潮流。解决人才不足方面,他举例说,很多客户反映都不懂如何转型达致碳中和,即代表是一个知识机会,惟全球都在抢绿色金融人才,本港银行亦缺这类人才。因此,香港就必须要创造新经济产业,例如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绿色金融等等,方可吸纳世界各地的人才,同时其他配套也要齐备。此外,由于银行没可能有齐所有不同类型的人才,故需与其他公司合作去服务客户,如伙拍顾问公司教导企业客户绿色转型。他又认为,香港应设立碳信用交易(carbon credit trading)平台,以助创造新经济产业。当新经济产业规模够大,学生见到出路便会选修有关科目,继而可增加人才供应。与此同时,香港应与大湾区一起发展,香港可从事研究的工作,大湾区则集中将研究成果变成商业化。

争取通关保竞争力

保留人才是他认为眼前先要解决问题,而通关是很重要。他说,与新加坡相比,当地已放宽入境隔离限制,「如果香港这方面未能予人方便,香港在竞争上就输了」。较早前香港严格的入境隔离措施已令不少人才离开香港,故「香港现时一定要追番上,要想办法尽量将通关恢复方便」。

至于银行业未来发展,他料,银行业数码发展会将更多日常流程透过数码形式进行优化,令服务变得更方便,但不论怎样数码化,分行一定都会存在,但定义可能不同,届时分行或主要为一般客户介绍现时无法接触的超高端客产品,如私募基金,又或介绍全新的产品。

而暂时来说,客户始终见到实体分行对银行会比较安心。他又认为,金融科技的应用不会削弱银行中介角色,因中介人角色很重要,是代表信任,这是一种悠久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