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雋騫-專欄
2024-02-16 16:00:34

【陈隽骞专栏】文字海啸

以往十多年的工作性质,只需要运用和专注三种「语言」:第一,当然是全球共通的语言,音乐。第二是拍摄和剪片的工作,画面。拍摄时幻想出角度、焦点,剪片时如何令纪录片能拉出一个感动人心的高潮,最后才返回第一种语言,配乐。第三,就是来自活动制作的工作,既要顾及灯光、音响、电子屏幕、布景道具的呈现,作为活动导演亦要阅读宾客反应,这种语言是空间气氛。
  
三种工作性质,前期都讲求幻想,出来的制成品亦没有对与错之分,只在乎接收制成品结果的人能否产生共鸣。很多人可能不习惯这种工作形式,但偏偏却是我的舒适圈!二十载相安无事,直至一年半前。因为要增值,于是重回校园,才发现每一科都要写论文。文字工作看似差不多,从幻想定下大纲、在乎教授阅读时能否产生共鸣,但在对错上,可以是错别字、可以是句子结构,更严重是内容的准确性。
  
自信心的萎缩,压力便随之然出现,交功课之余,又获派代表清华大学参加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不是我中文好,而是因为部分题目是关于香港街头表演的治理。数据要认真寻找、理据不可只以我音乐人的身份解读、要实地考察、访谈后要组织……至今交了第三稿,但仍未放弃,因为是一个能改变香港街头表演现状的好机会。
  
心情在自卑、气馁、动力之间穿梭时,音乐人兼魔术师的Harry哥哥发了一个短信给我:「你现在走的路必然是对的,是从没音乐人走过的一条路,我相信你必定能成就出大改变。扫走人生中的沙石,因为我相信只有你能做到!」就是短短几句,重拾编曲、导演工作的思绪,重投那几万字的汪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