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雋騫-專欄
2022-09-28 12:08:16

欺凌

一直以来,我以为音乐只分两种:好听、不好听。大学毕业后在社会打滚了几年,才知道现实仍要为分正统音乐与流行/非正统音乐。到了这年代,竟然玩音乐也要额外加上两种:欺凌,与被欺凌。
  
一切在于教育局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三周年,于是邀请一批中学生拍摄及演奏《少年中国说》一曲。说得上拍摄,即是有真正本地中学生要拿起乐器,认真地演奏、落力地配合导演的拍摄要求。尊重这批学生之余,亦非常佩服他们的胆量!胆量,来自要事后面对长期对中央及香港政府的极端反对者。
  
这样的布局,只会出现两种效果:一班愿意支持国家而参与拍摄的中学生乐手,和一大班落力寻根究柢、尽量找出这班参与拍摄的中学生私隐。不论你活在香港或世界其他角落,后者永远更吸引、更值得花资源发掘。结果?学生们被人起底,再放上网上,务求对参与拍摄的学生作出最大滋扰,继而引申到各式各样图像、声音、文字的「网络欺凌」。
  
这类行为既幼稚,亦没建设性不在话下。更痛心是见到有全职音乐人乐手反驳谴责时,道出「你唔摆上网点会有人欺凌你啫」此等低级结论。简单的一句,其实引申到音乐界一小撮人的根深柢固通病:不做便没人批评,因此这类音乐人不论演出或作品都极少,但只要别人有作品一出,便九秒九抢着批评,作品目的与自己政见不同便绞尽脑汁,找机会升级至欺凌。是要争取注意力?还是艺术上的创意真的欠奉,只剩下源源不绝的愤怒针对情绪,作为未来人生的唯一思维?
  
我身边亲戚朋友同事之间政见不同周遭都是,仍然可一起Happy Hour、周末吃饭,就是能包容智慧的辩论,最终互相都赢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