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子-專欄
2024-04-04 15:06:15

【康子专栏】飞龙在天:草书

少年时,随中文老师何添(已故),课余学写字。
  
时间紧逼,功课沉重,何Sir唯有抓大放小,传授中国书法的四大主流:「行」、「草」、「隶」、「篆」。
  
学生往后的发展,各凭资质造化。其实以上四种,正是中国文字的发展史,论理,应该顺时序学习。
  
看内地学者王立群,讲「秦始皇」灭六国,统一文字,元祖应是「大小篆书」:工整端正,法度严谨,可惜使用上不方便。
  
适逢大将蒙恬,发明毛笔,更简易的「隶书」流行起来,至汉时更普及。
  
笔者临摹的「曹全碑」,正是汉帖。当时何Sir还有教写「篆书」,古朴厚重,快速略过,志在带学生一窥堂奥。
  
学到「草书」,精彩了,全组人唔知写乜?看何Sir临摹,也有「滴汗」之感。
  
因为实在太难。中国书法去到这阶段,已抽离「认字」的实用阶段,而是提升至「线条艺术」,达抽象意境。
  
历史上有两位「草圣」:一是东汉张芝,据说草书由他创,可惜没有作品流传。
  
二是大名鼎鼎的张旭(675年至750年)。盛唐人,杜甫有首《饮中八仙歌》,玩味甚重,记下当代的好酒名人,包括贺知章、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等。
  
写他有三句:「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后世看的多是摹本。欣赏的不只是「字」,而是「行气」、「布局」,还有澎湃汹涌的生命力,表达自由奔放的精神,结合成飞扬的美感。
  
如云,如烟,如飞龙。变化无穷,神鬼莫测。别说学写,只是欣赏,已倾心醉倒。难怪当时的唐文宗,将「张旭草书」、「李白诗」与「斐旻舞剑」,评为「三绝」。
  
王羲之也有写草书(《独坐帖》),但不及张旭精彩。当代并列的还有「怀素」和尚,近代名家只有于右任。笔者学不来,但奇在几十年后,仍认得张旭的字。书法到这境界,已属「神」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