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子-專欄
2024-04-01 14:07:33

【康子专栏】从「评弹」到「讲鬼古」

这题目,中间已穿越一百多年。
  
今年的《香港艺术节》,其中一个惊喜,是请来「苏州评弹」,由「上海评弹团」演出。
  
团员一色蓝布长衫、净色旗袍。台上一桌两椅,带着三弦、琵琶与折扇。文雅飘逸,吴侬软语,梦回民初那些年。
  
正是江南「评弹」的黄金时代。北方称「说书」/「大鼓词」,后来进化成「相声」,类似现今的「栋笃笑」,最考观众的现场反应。当今最红的名角,有「小沈阳」(《一代宗师》)、贾玲(《热辣滚烫》、《你好,李焕英》)等。
  
古时还有「莲花落」,走遍大江南北,手控竹板,一边打拍子,一边唱起来。以前没有传媒,老百姓要申诉,唯有用这些表演方式,可以「唱好」,亦可以「唱衰」,忠实反映民情。
  
来到江浙一带,山灵水秀,「唱」起来也特别温柔。所谓「评」是评说,「弹」是简单的乐器伴奏。题材包括:时事、社会现象、潮流变化,甚至以古讽今等等。
  
出现在艺术节,当然行稳阵。唱的全是兴亡旧事:《杜十娘》、《杨乃武》、《啼笑因缘》,压轴是《红楼梦中人》,将书中的主要角色,像「金陵十二钗」等,逐位评说。
  
西方民间也有,称「游吟诗人」(Bard)。近代转化为民歌手,弹结他,出色者如卜戴伦,甚至可以拿诺贝尔文学奖。现代则激化成「Rap」(饶舌)。
  
香港的民风辛辣,「栋笃笑」往往一针见血。近年收敛了,要是仍享受「重口味」,会推荐网红jemdogdog的《恐怖一粒钟》,嬉笑怒骂讲鬼,吓餐饱,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