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子-專欄
2022-09-23 12:44:25

贺《jet》杂志二十周年

二十年来,我们做过甚么?
  
足够养大一个小朋友。好命的话,应该已是大学生。
  
或供满一层楼。长期持有的话,回归后升值三/四倍。
  
或寻找第二人生:笔者由传媒转行算命,从迷惘/兜转/筹备,至落实,前后亦要两个十年。
  
亦可以办一本杂志,像《jet》月刊,不知不觉间,竟已快高长大二十岁。有关其血泪史,以及过程中的甜酸苦辣,应由创刊仝人叙述,不赘。所有荣耀归于他们。
  
作为一个读者/旧同事,《jet》最值得推许之处:香港制造,坚持个人风格。
  
不容易。巿面最容易做的,是那些「国际品牌 」的中文版月刊:凑够主要名牌广告,集齐总部挑选的译稿,统统没有灵魂。
  
只有漂亮的空壳子,连篇华丽彩页,像连环图。
  
不不不,读者需要的,不只是这些。我们渴求一种看法,一种观点。喂,你搞咁大本杂志出来,斩死咁多树,为乜先?
  
喜欢《jet》够真。别小看这个「真」字,需要极大勇气。
  
尤其是面对时代的急剧转变。香港也有其他土炮杂志,但是要做到有时代感,具品味,够胆讲真话,又未至于被冚旗的刊物,二十年来只有《jet》。
  
回归前,笔者创办《touch》,替《新地》开《more》,以及后来搞四种「志上购物」(Magazine Shop)等,完全是消费主羲,走精面,刻意回避社会事态的转变。
  
论勇气,自问不及《jet》。这是一条艰险的路,像一叶小舟,航行于茫茫大海。
  
却特别适合于月刊。报章大开大合,周刊成本高,季刊太慢,只有月刊刚刚好,又容许精致经营。
  
亦因此,「风格」特别重要。巿面不知有多少靓靓杂志,充斥于发型屋。但偏偏要做到有脊椎,会容易得罪人,老板/投资者亦未必肯容忍。
  
《jet》生于时代的夹缝中,风雨飘摇地成长。讨人喜欢的不只是包装,更重要的是「态度」。非常之风格化,有则成书,无则湮没,祝继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