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膠彩畫溫哥華展覽 21幅作品呈現寶島風情
【星島記者陳儀芬報道】常聽水墨、油彩等作畫媒材,膠彩卻是比較罕見。台加文化協會正在展出「台灣綠水膠彩畫會」畫家們的21幅作品,讓加拿大喜愛藝術的朋友也能一覽膠彩漂亮又獨特繪畫形式。
「台灣綠水膠彩畫會」會長陳嬋娟和秘書張桂蓮介紹膠彩畫的輝煌歷史。
陳嬋娟表示,所謂膠彩畫,這是針對繪畫所使用的材料而言。在西洋繪畫裏以油做為溶劑,稱為油彩畫或簡稱油畫。也有以蛋做為粘劑者,稱為蛋彩畫。而在東洋繪畫裏,以水與墨為中心,借由控制水分來發揮墨的特殊能力,稱為水墨畫。「膠彩畫」則是以有蹄動物(牛、豬、鹿等)、魚類等的皮骨,經過熬煮後提煉出其中所含的膠原蛋白質製成的素材媒介,混合天然礦物的粉末來作畫。
「膠彩畫」源於「東洋畫」,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台灣經歷政權轉換,當年著名畫家林之助有感於「東洋畫」名稱帶日本風,難容於當時的官方意識形態,於1977年提出「膠彩畫正名」,改用繪畫材料命名,以「膠彩畫」取代「東洋畫」,避免多餘的誤解與爭議,其後更組織膠彩畫協會、舉辦膠彩畫展,使膠彩畫在台灣美術中得以保留並延續發展。
台灣綠水膠彩畫會是由林玉山、郭雪湖、陳進(時稱台展三少年)與第一屆省展特選的陳慧坤、許深州、黃鷗波等資深膠彩畫前輩於1990年共同發起成立至今第三十五屆會員有80位。
張桂蓮表示,「膠彩畫」歷經半世紀在台灣的淬鍊,作品媒材多樣,薄施厚塗、貼箔多樣貌,作品題材包羅萬象,呈現出對台灣自然與人文議題的多元關懷,取材於生活週遭所感受到的人、事、物,經過畫著內心轉化將感動詮釋於作品中,從寫實、具象到抽象,從東方人文觀點到西方哲學思想,從細膩清雅工筆到礦岩厚實堆疊,將膠彩優雅絢麗,濃淡皆宜,傳播膠彩特有的美學價值,深耕台灣本土藝術。
這一次展覽的 21 幅作品的題材有不同的台灣人、事、物,充滿多樣的寶島風情。
(左起:陳嬋娟、蔡雅玲、張桂蓮。)
例如陳嬋娟的畫作有可愛動物,呈現膠彩畫特有的層疊色彩與細膩筆觸。張桂蓮參展的畫作均以花卉為主,有客家茶花及波斯菊為主題的作品。
台加文化協會理事長蔡雅玲感謝「台灣綠水膠彩畫會」帶來豐富的作品,還捐贈作品義賣支持台加。台加彼此的藝術交流與濃厚情誼彰顯無疑。
v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