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加國
2025-10-10 10:26:33

【遗民历奇12】希望在明天──追忆珍.古德(1934—2025)

珍.古德女爵士业于二○二五年十月一日与世长辞,享嵩寿九十一。(图片来源:CBC)

 

【遗民历奇12】

  珍.古德女爵士(Dame Jane Goodall)十月一日辞世于美国洛杉矶,享嵩寿九十一。毕生笔耕于动物学、灵长类学、人类学等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著作等身。寿终而正寝之先,仍活跃于巡回演讲,宣扬其四点「希望在明天」(Reasons for Hope)。

  我不知何幸,尝两度与古德先生结缘,才敢以后进之姿追忆其中一二如后。

  九○年代初,先父举家从香港移民至加拿大,并未能即时办理欲与嫲嫲家庭团聚的移民申请,我们全家上下只父母与长男及幼女,一共四人。当年也只先父一人会开车,我们家曾拥有过一辆墨绿色的富豪房车(Volvo sedan)。我记得很清楚,因为当时在小学,与土生的同学殊不一样,需要另上「英语为第二语言」(ESL)的课程,以恶补语文能力。

  有一年,我已由第一级晋升到第二级,只是第二级老师比前一位凶得多,我很怕她。她要求我们即场作文,写「爸爸做甚么」这道题目。那时候,我并不晓得爸爸到底是做甚么的,只知道爸爸是开绿色的「wou 55 wou 35 」,却不会这么个汽车品牌的英文拼法,遂举手向老师提问。

  「What do you mean “woah woah”? Do you mean how a dog barks? “bow-wow?”」(「『㖞。㖞!』是甚么东东?你想写爸爸像狗那样吠吗?狗吠声,我们会说『汪汪』!」)

  听老师这样的「教导」,不但令我哭笑不得,更觉自己羞得无地自容。我干脆放弃了原先的写作方案,以「My dad cars us in his green car.」(「我爸爸开绿色的车『车』我们。」)充塞了事。当年写「绿色的车」比「墨绿色的富豪房车」容易得多。

当年小学上「英语为第二语言」课程的学生,必定每人手执一纸《西岸小读者》。(图片来源:Westcoast Reader)

  我很记得这位十分糟糕的 ESL 第二级老师,却更记得她之前那一位:艾力逊老师(Mrs. Erikson)。艾力逊老师不但教我听说英语、读写英文,更向我们灌输轻松阅报为增长语文能力的捷径,务使我们能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天天向学,温故而知新。那第一份英文报章,我还记得题为《西岸小读者》(The Westcoast Reader),至今仍然流通。

  然而,我嗜书的癖好,不是来自艾力逊老师,而是先父。而因为先父嗜书,我始能与古德先生结下书缘。

         事缘一九八九年,珍.古德在加拿大多伦多出版了一整套「动物家庭」教育图书系列(Animal Family educational non-fiction series),共分八册介绍长颈鹿、黑猩猩、狒狒、狮子、大象、斑马、鬣狗、牛羚各种野生动物所在的生态环境及其天然习性。这套图书在九○年代初还一直再版翻刻,并在各大油站发售。

 油站售卖儿童读物?读者诸君,你们没听错!当年每到油站加油,凭收据可到附属的便利店以两元钱的优惠价换领一本珍.古德「动物家庭」系列的分册。先父是连月分开八次到同一家油站加的油,才能把全套换领过来,递予我和妹妹阅读。我们因此长期把「动物家庭」存放在车厢里,每逢「家庭日」(family day)举家出游时,便在漫长的旅途中展开来细读。

  记忆尤深者,是我最喜爱的《狒狒》篇。多年后,我才学会,那中文读音该是「费费」而非「弗弗」!

 此为珍.古德所著儿童读物「动物家庭」系列在一九九一年重印的版本,亦即先父从油站换领得来那套丛书。

 

         

  二○一六年十月,我首次受聘于香港大学。十一月,上司晓霞负责筹办由珍.古德主讲的「希望在明天」演说项目。当时先父仍健在,却一直留在列治文深居而简出,只有家母和妹妹恰巧与嫲嫲和我齐集香港。

  因为我当时乃特聘为社科院的院务主任──曾太──的御用 EO(行政主任),并无实责,遂应晓霞之邀,到港大陆佑堂观摩,更利用当晚盛会,向家母和妹妹炫耀自己如何一变而成曾太治下的「天之骄子」。

  当晚珍.古德讲演了甚么,说老实的,我已全抛诸脑后了。只记得自己如何领着家母和妹妹入黑后过马路乘公交车返家。我当年好像并没有把家母带到晓霞之前引见。那一幕是后来的事了。

  对于珍.古德远道来港演说,我曾对晓霞畧发牢骚,表示:「说时容易,做时难啊!珍.古德一味向人说教,叮嘱我们珍惜地球的一切动植物以及其他资源,她却是乘搭专机时刻穿梭于五洋七洲之上!燃料不是珍贵的资源吗!飞机不会排放废气吗!」

  今日将近九年之后,已离开港大社科院长达七年之久,我给晓霞发了两则短讯:「听到珍.古德辞世的消息,实在令人惋惜。」

  「晓霞,谢谢啊!我是拜您所赐,才有亲炙于古德先生膝下的一面之缘!我当年说错了。燃料固然珍贵、废气当然愈少愈好,但能让珍.古德女爵士那一流的教育家莅临香港向众生现身说法,凡此代价,也有所值。」

  此记我与古德先生之间的书缘,以及我与众生之间的人缘。

 

文:历奇

图:资料图片

—————————–

作者介绍:历奇,生于香港,幼年移居加拿大,并于卑诗大学亚洲研究系毕业,主修中文,副修语言学。尝在港工作十余年,2021年旋归温哥华。在重新适应北美城居的同时,仍难舍香江因缘及情分,多所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