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外卖盒患心血管病风险增13% 研究揭装2种食物最高危 恐释250亿塑胶微粒
【微塑胶】常用塑胶外卖盒也损心血管健康?有医生引述研究指,常用塑胶外卖盒装2种食物恐释出250亿个奈米级微塑胶,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甚至可增13%。
用外卖盒患心血管病风险增13% 研究揭装2种食物高危
重症科医生黄轩在Facebook专页发文指,随着外卖越来越普遍,塑胶餐盒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这些容器不仅制造大量塑胶垃圾,还可能将微塑胶带入饮食中,对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他引述2024年发表于《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一项研究指,塑胶外卖盒可对身体产生以下风险:
塑胶外卖盒对身体有何风险?
研究有何发现?
该研究追踪约2000名受试者,发现如下:
- 每周进食1至2次外卖的人,体内平均会累积约170至638种微塑胶。
- 每周叫外卖至少5次的人,其粪便中的PET(聚酯)微粒含量是少用者的3.5倍。
- 外卖常用的塑胶容器在装热食时,会令塑胶代谢产物,导致尿液中的双酚A(bisphenol A, BPA)浓度上升2至4倍。
- 在人类数据中显示,高频率接触塑胶产品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3%。
- 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长期接触外卖塑胶容器会改变肠道菌群,引发发炎反应和氧化压力,进而导致心肌损伤和心血管疾病。
研究也显示,当塑胶外卖盒盛装热汤或油炸食品超过15分钟后,单个餐盒可释放超过250亿个奈米级微塑胶。这些微粒的直径小于人类头发的1/70,能轻易穿透生物屏障。
黄轩医生表示,市面的外卖餐盒大部分采用聚丙烯(PP)或聚苯乙烯(PS)材质,这些材料在接触超过70°C高温下的食物,容易释放微塑胶,其表面结构会发生变化。
如何减少摄取外卖微塑胶?
黄轩医生指出,外卖虽然方便,但微塑胶带来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长期摄入可能影响肠道、身体代谢、内分泌,甚至提高癌症的风险。他提出3大建议,包括透过改变饮食习惯、选择更安全的容器,减少外卖微塑胶对健康的影响。
1.选择安全的食物容器
- 避免使用一次性塑胶餐盒,改用玻璃、不锈钢或陶瓷容器。
- 若必须使用塑胶容器,选择聚丙烯(PP)5号塑胶,因其相对耐热,较不易释放塑胶微粒。
2.避免塑胶接触高温
- 避免使用微波炉加热塑胶容器,建议改用玻璃碗。
- 避免将热食直接放入塑胶盒,可先倒入碗或盘再食用。
3.减少进食外卖
- 多选择自己煮食或使用环保餐盒,减少接触塑胶的机会。
- 选择环保外卖选项,如纸盒或生物可降解包装。
微塑胶或含塑化剂 经常接触增乳癌风险90%
人体摄入的微塑胶,当中若含有塑化剂,可能对健康产生危害。根据香港食安中心资料,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用来加入硬塑料等物料中,使更具弹性和耐用。广泛用于多种工业和消费产品,主要用于聚氯乙烯(PVC)产品,当中有些用于食物接触物料。
由于塑化剂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污染物,我们无可避免会透过食物、水或皮肤与塑胶接触等不同途径摄入小量塑化剂。不过,人体可有效代谢和排出邻苯二甲酸酯等塑化剂,摄入小量邻苯二甲酸酯不会影响健康。
不过,台湾中研院于2014年发布一项的研究报告指出塑化剂与乳癌的关系。研究团队追踪11,923名女性达20年,证实经常接触塑化剂产品、暴露于塑化剂的女性,患乳癌风险比一般人高90%。
专家履历:黄轩
台湾重症科医生,台湾中台科技大学放射科学研究所博士、中山医学院医学研究所硕士。
资料来源:重症科医生黄轩(获授权转载)、《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香港食安中心
T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