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冰-專欄
2025-09-26 13:26:35

【专栏/华裔家长Jasmine有话说 084】月饼也是预制的 你吃还是不吃?

【专栏/华裔家长Jasmine有话说 084】月饼吃还是不吃?这是个问题。

手机没有农历,早就不知道家乡传统节日的准确时间,但是商家不会忘记。于是孩子爹去大统华,买了月饼回来。吃完,又买回来。就是管不住这个crave。

作为饮食习惯早已改变的移民和中年人,我认为是不应该多吃月饼的。但是每年,我都会要孩子爹去买几个回来。无他,应景。这是身为前文艺青年的我无法治愈的情怀病。

就事论事,月饼这种食物真的不是好食物。不管什么口味,归根结底都是一回事:高糖高碳水。

就我的个人体验,碳水是严重影响思维速度和锐度的食物。至于糖,更是百病之源,人人喊打。但是人人都爱吃甜食。我们的祖先在森林里和动物斗智斗勇,有一顿没一顿,刻下了吃糖保命的永久基因。

所以健康饮食习惯就变成了一件需要自制的难事。对我而言,零糖是目标(虽然不可企及),低碳是常规操作(必须严格执行)。只有保持健康体魄,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应付中年人和打工人的高强度运转。

所以母国年轻人中流行的「白人饭」就是最佳选择。

我热爱「白人饭」,因为我不擅长做饭,因为我不愿意花时间做饭,更因为「白人饭」在我看来,确实是全世界最健康的饮食方式。肉食只需煎和烤。牛排,鸡排,鸡翼,猪排,都可以在二十分钟内搞定。关键是这二十分钟,我不需要站在炉前,一刻不停地翻炒。至于蔬菜瓜果,就更简单,生吃就是。西兰花,灯笼椒,芹菜,生菜,圣女果,黄瓜,胡萝卜,连花菜都可生吃。至于kale,arugula,生菜,这些我童年时并未见过的叶子菜,早就取代了我从小吃到大的白菜,苋菜,空心菜。无他,无需油盐耳。

而我们从小吃到大的中餐,岂止只需要油盐。生抽,老抽,糖,醋,味精,一样不能少,姜,葱,蒜,辣椒,都是必备品。不但如此,各种荤素搭配带来的细微差别更是为美食家们津津乐道。但是口味为王,可能其实就是食材不够好,比如重庆码头苦力们煮在老火锅里的下水。搭配繁复,可能其实就是主菜不够份量,比如我们湖南人号称当家菜的农家小炒肉,筷子翻个遍也夹不到几片肉。

只能说明一点,咱们华人古代时,一些人富余到食不厌精,另一些人穷困到搜肠刮肚。当然,前者人数连后者零头都不到。

当然,全世界都一样。白人起点也差不多。华人是米养活的,西人就是面养活的。到现在,走到加拿大任何一所学校,看看孩子们的饭盒,面食仍然是最主要和最常见的食物。

也没毛病,地球上人口多嘛。

这一代年轻人,也不过是依赖科技发展,有了解放个性的可能,于是不再愿意在填肚子上浪费时间,所以才发现,「白人饭」,这种被为博大精深饮食文化骄傲的同胞嫌弃的吃法,原来好处多多呢。

更需要感谢科技的是,预制菜也登上历史舞台。Costco和沃尔玛一排排的冷藏柜和冷冻箱里,一盒盒一包包的熟食,半熟食,和事先醃制,只需烤箱加工的食物,不都是预制菜么?

刚好预制菜这个话题,在母国媒体上受到热烈讨论。据说是一个高大上的餐馆卖的菜都是预制的,激起了公愤。

也是啊,国人花大把钱下馆子,就是要吃热锅现炒的新鲜食材,怎么能拿冷冻箱里的东西糊弄人呢?

说到新鲜食材,我暑假回国,又去了乡下叔婶家,又吃了一次现杀现做的鸡,鸭,鱼,肉。没有多余调料,没有烹饪技术,依然鲜得让人啧舌。食材新鲜,确实是王道。

但是,问题是,「现杀现做」,只可能小作坊经营,不可能大规模运作,注定只会是存在于小范围的奢侈。

当然,农业文明时代,没有冰箱,人们倒是只能现杀现做。但是要我回到那时候,每天为了一张嘴就耗尽所有时间精力,我百分百愿意留在我的科技时代,吃预制菜。

我相信那些对餐馆卖预制菜义愤填膺的人们,也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他们讨厌的,其实不是预制菜,而是预制菜卖出「现杀现做」的价格。他们气愤的,是作假罢了。

至于「预制」本身,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谁没吃过呢。方便面算不算预制的?据网上数据,一年全球销量逾千亿份。

再把概念范围扩大点,饼干,蛋糕,cereal,面包,都是预制的。月饼也是预制的。

你吃还是不吃?

 

撰文:语冰

图片:AI

—————————————

作者简介,湖南人,厂矿子弟,移加二十余年。两个孩子的母亲。重构写作者。

———————————————–

T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