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冰-專欄
2025-06-05 12:48:51

【專欄/華裔家長Jasmine有話說 068】新移民困難列清單 哪一樁你沒經歷過?

【專欄/華裔家長Jasmine有話說 068】幾乎不認識附近同胞的我,因為送孩子上中文課,被拉進一個華人社區群。

每天刷群,產生時光倒流感,好像我又回到當年剛移民時的孤單時光。

換地方生活,用流行的說法是「跳出舒適區」,困難重重是肯定的。換國家生活,尤其是語言,文化,制度都不同的國家,難度又要翻倍。

我翻閱群聊紀錄,發現除了大選時期,群裡聊天很少,幾乎全是各種信息。這些信息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單間或者套間出租。或者招寄宿學生。求租亦屬此類。

買獨立屋,出租地下室或者單間,是常規操作。雖然一些城市這樣做不合規,但是擋不住屋主需要這份收入來填補空缺。但這件事越來越難,尤其在我們這樣遠離空鐵(天車)站的地點。但總要試一下,不是嗎?不然就要自己掏腰包支付越來越沉重的房貸。另一方面,求租同樣不容易。租金,地點,條件,哪一樣不需要考慮?

第二,轉售各種物品。

最多的是家具。沙發,書櫃,鞋櫃等等。也有衣服,鞋子,小單車等小件。不管標什麼價都是損失,但是如果能賣掉,總能拿回一點成本。就家具而言,如果賣不掉,損失更重。找人運到廢品站,動不動就是幾大百,只覺得他們的錢好賺得讓人懷疑人生。至於市府一年回收幾件免費大件物品這件事,如果不是獨立屋主,並不能受惠。

第三,尋找各種服務。

群裡各種求推薦。有人砍樹嗎?有人清理烘乾機管道嗎?有人維修冰箱嗎?有人機場接送嗎?有人拼車嗎?有人賣租房保險嗎?有人賣汽車保險嗎?有人修車嗎?從國內寄東西過來怎麼寄?寄東西回國怎麼寄?

第四,疑難諮詢。

今年水費和地稅分開算,水費帳單逾兩千。這兩千管多久?水表裝不裝?怎麼裝?還有,旅遊簽要不要報稅?令人心煩;國內匯款遭銀行詢問關係,用途,來源,令人頭大;稅務局來信?更是一件「恐怖」事。

上述幾類,華人們之所以在同胞群裡發信息,多半因為語言能力限制,也可能因為「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雖然網絡幾乎萬能,但是講英語的網絡冷冰冰,同宗同源的同胞應該會好一點吧?

第五,還有一類:求醫問藥。

我猜這一類屬華人專有。孩子生病,咳嗽,發燒,屢次見到媽媽在群裡求抗生素。這裡的抗生素不容易到手是事實,抗生素應該儘量少用也是事實,但是擋不住媽媽們在國內養成的「藥到病除」的期盼和習慣。

我每天刷著群聊,幾乎能夠看到信息背後同胞或焦慮或茫然的面孔。用四川話說:生活很「具體」。面對困難,一句暖心的話都是安慰,一雙援助之手更是雪中送炭。而拉我進群的群主在周末組織爬山活動,更讓我想起當年的種種艱辛。

二十年前,網絡尚不發達,我的最初幾年就像行走在大霧之中。租房,搬家,買二手家具,處理家具,二手汽車壞在路上一籌莫展,下飛機打電話找人接機,在抵達大廳等得望眼欲穿,打預約電話做半天心裡建設,每次回國總帶回幾盒阿莫西林。如此這般,只覺得日子看不到頭,直到無意之中發現一個同胞自建的網絡論壇,開始加入同胞組織的爬山活動,和同胞網友變成了線下朋友,才感到生活漸漸落到實處。

所以我覺得我現在所在華人群的群主,做的是一件善莫大焉的事。

但是話説回來,後來我和我的同胞朋友們漸行漸遠。各人生活進入軌道,在這個社會裡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就不再那麼需要依賴「組織」。

同時,當「舒適區」被擴展到足夠大時,個人的獨立性再次佔據上風。打辦事電話不再需要猶豫;扛過一次長達月餘的咳嗽,再也不迷信抗生素;保險經紀從最開始怕被坑找熟人,到後來自己貨比三家;換車以後汽車不再找麻煩;機場接送叫Uber;至於各種服務,用Google搜最方便。根本無需找人推薦,Google review就是新時代的「口口相傳」,「word of mouth」,雖然也有坑,但絕對比同胞推薦靠譜。

說到服務,我倒想起去年我找的修壁爐的技工。壁爐不啟動,最初安裝自動溫度表的印度裔技工打不通電話,我開始心念同胞。於是我用Google,特意找了一個華人技工。

我請他做年度保養和解決壁爐不自動啟動問題。他做完保養後看了一陣,對我說,不啟動是因為溫度不夠低,溫度表沒問題。我說,可是,去年冬天真的不啟動。他搖頭說,不可能,就是溫度不夠低。只要溫度夠低,一定會啟動。

他信誓旦旦的樣子讓我對自己的記憶都產生了懷疑。於是我姑且信之。結果冬天來臨,壁爐依舊罷工。我回想自己為了好溝通而找同胞技工的心路歷程,這才意識到,自己腦子搭錯線。

所以我在群裡只分享個人經驗,不推薦。而我那些求推薦的同胞們,漸漸也會開拓出自己的舒適圈,不再緊張,而是心安。

於是終於,「此心安處是吾鄉」。

撰文:語冰

圖片:Pexels

—————————————

作者簡介,湖南人,廠礦子弟,移加二十餘年。兩個孩子的母親。重構寫作者。

———————————————–

T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