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仁心】移民部12月7日宣布,大幅提升国际学生申请人的生活费用要求。对留学生而言,当然是百上加斤,但从整体看,这是适当的举措。
根据新要求,自2024年1月1日起,学生签证申请人的生活费要求,从现时的1万元提高至20,635元,另加首年的学费和旅费。并仿效其他移民计划,将每年调整该财务要求门槛。
为让留学生适应新规,当局继续豁免留学生校外工作不得超过20小时的限制,至明年4月。
原本水平与现实脱节
留学生以及打算到本地升学的申请者,大概会因新规而感到懊恼,但长远而言,新要求利多于弊。
原本1万元生活费的要求,自2000年以来,一直没增加,这明显与实际生活开支脱节。国际生带着这个水平的期待到本地,可能会被租金和物价杀个措手不及,甚至必须牺牲学习时间去赚钱,才能应付生活需求,打乱原本的学习规划。把要求提升,并且每年作出调整,有助申请人作好准备,对升学历程作出更合理的规划。
这样做,会否减少到本地的留学生数目,对经济收入带来影响?
有可能。不过,正如其他社会政策,不能一头热,需要找到平衡点。
政策不能一头热
过去10年,加拿大学生签证持有者数量增加了两倍,从2013年约30万增加到今年的90万。若果单看国际生带来的经济贡献,约为220亿元,相当可观。
然而,环视留学生产业对社会其他范围所带来影响,例如住房需求和租金等生活成本上涨,对本地居民和留学生的生活质素都造成相当压力。那相关政策就不能只看那220亿元,忽略了对社会整体所带来的冲击,以及民众需要承受的压力。
反映院校过分倚赖国际生
留学生人数变化,对大专院校的营运确会带来影响,这也反映院校对留学生过分倚赖的情况。
安省审计总长利诗(Bonnie Lysyk)去年11月发表的报告中已提出关注,指出从2017至2021年,该省大学的国际生比例从13%升至17%,但所占整体学费收入,却从29%升至45%。在2021年,安省大专的整体学费收入,来自国际生的占比更高达68%。
对留学生学费的倚赖,往往跟经济环境和政府拨款有关。
例如在2000年代,经济环境较1990年代为佳,更多学生入读大专院校,政府就教育支出也比较手松,大学的预算以每年6% 的速度成长。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入学人数虽继续增加,但政府实际拨款缩水。
联邦及省政府对每位全日制学生的实际转移拨款,从2009/10年度的19,350 元,减至2015/16年的15,687 元。就在2009/10至2016/17年度期间,国际生人数几乎翻了一番。很明显,留学生成了大学所获拨款不足的救命草。
联邦政府试图藉提高生活费要求,限制国际生数目爆升,有其合理的考量;但也必须同时兼顾大学拨款不足,对教育质素和学术研究所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