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長仁-專欄
2024-10-17 12:02:32

晶片資源爭奪戰 加國或能分杯羹

【世道仁心】別說布林肯、耶倫,就算是拜登訪華,與習近平到白雲廳欣賞一曲《高山流水》,中美關係也不會有大躍進,因為目前的格局是一場稀有資源爭奪戰。正如上世紀爭石油,現在爭的是晶片。

也許因為美國財長耶倫曾說過,美國試圖與中國「脫鉤」將是「災難性的」,民眾似乎認定她比較務實,對其訪華抱有期望;但北京當局大概也心知肚明,在耶倫到訪前夕宣布管制兩大稀土金屬鎵和鍺的出口。這被視為給美方來個下馬威,也透露了中方最緊張的是甚麼。

鎵、鍺被美國和歐盟列為關鍵礦產,是生產半導體、集成電路、光纖通信等產品的重要原材料。

中國是當前鎵、鍺最大生產國。然而,較之美國及盟友的製造高端晶片設備限制,中國手上的「稀土牌」處於弱勢。因為製造高端晶片技術和器材極度精細,知其原理也難以複製來大量生產晶片;但稀土來源卻可以取代。

稀土儲量不等於產量

中國稀土元素礦儲量位居世界第一,佔目前所知的全球儲量約38%。其後是越南、巴西、俄羅斯、印度、澳洲,美國。不過,儲量不等於產量,按產量排名,排首的仍是中國,美國排二,越南、印度、俄羅斯卻排到六、七、八,巴西更只佔第十。也就是說,其他有大批儲量的國家,仍有提高產能的空間。再加上建設鍺、鎵等稀土回收加工設施,都有助長遠滿足需求。

雖然建立新的供應鏈需時,也很昂貴,但為求不被中國扼住咽喉,這大概是必走的一步。

美國一直強調,在經貿上不是要與中國decoupling (脫鉤)而是de-risking (去風險化)。後者的意思,主要是不能把所有雞蛋放一籃。就是在到訪北京期間(7月7日),耶倫在一個圓桌會議上批評北京嚴厲對待有外資背景的公司時,也特地說證明拜登政府設法減少製造商對中國的依賴是正確的。談到中方實施鎵鍺出口管制,她再說「這件事也提醒我們,建立有彈性而多樣化的供應鏈非常重要」。

如果說馬上decouple是「災難性的」,那de-risk似乎是有序地行開,確保供應鏈和關鍵資源脱離中國的掌控,說不會脫鉤只為淡化正在進行的去風險化過程。

加國稀土儲量全球排十

美國尋求稀土去風險化,或為加拿大開出機遇。

我國的稀土儲量全球排行第十。據聯邦自然資源部(Natural Resources Canada)2022年的估計,共有逾1,510萬噸的稀土氧化物。

全國目前有約20個稀土開採項目,處於從勘探到資源估算的不同開發階段。北美最大的鍺生產商加拿大採礦業巨擘泰克資源(Teck Resources),則是從位於卑詩省的特雷爾(Trail)冶煉廠提取材料。

成本環保兩大關卡

今年3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訪加時,表示「中國生產了歐洲 98% 的稀土供應。歐洲需要去除這種依賴的風險」(是的,尋求de-risk 的不只是美國)。聯邦國際貿易部長伍鳳儀其後接受媒體訪問則說:「加拿大希望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開採稀土兩大關卡是成本和環保。隨著各國尋找新的供應,可望價格提高,增加利潤。為滿足需求,在晶片戰爭中分一杯羹,當局也有更大誘因,加強研究和制定合理措施,確保在能源公司能在利潤和環保之間取得平衡。

文:獨立時事評論員廖長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