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也伤肾?营养师揭10大喝水习惯超错 错过1时机喝水易中风
大家都知道一日饮够8杯水对身体好,但原来平日喝水喝错方式都有机会伤肾?有营养师列出10大错误饮水习惯,当中包括甚么人不宜大量饮水?运动后补水要注意甚么?饮矿物质水可能会伤肾?
营养师高敏敏在Facebook专页撰文表示,有些喝水坏习惯可能会导致有喝水却经常口渴,甚至身体出问题。她列出以下10大常见的错误饮水习惯,并提供正确做法及解决方法:
10大错误饮水习惯
1. 每天喝水少于1000cc却不自觉
肾脏长期缺水容易造成精神不佳、感冒、代谢缓慢、三高、痛风或经常有重复性的泌尿道染与泌尿道结石。
- 正确做法:记录一整天的喝水量,是否达到体重的3-4%;随身带备水樽和清水,但不要一次狂灌,而是平均分次,每天日间至少饮8次水。
2. 过量喝水
电解质被稀释易致低钠血与低血钾,肾脏过劳长期恐引发肾小球硬化。
- 正确做法:一般人每日补水量应为体重的3-4%,若想多喝也别超过4%。
3. 身体必须限水却大量喝水
若患有心脏衰竭、肺水肿、肝硬化、慢性肾衰竭,要洗肾或每日尿量已经明显减少等情况,身体必须限制水分摄取,这类人大量喝水恐会造成急性肺水肿。
- 正确做法:限水者补水量可依照公式「前一天尿量+(500-700ml)」
4. 太常喝矿物质水
每天都喝富含过多电解质的樽装水,对于慢性肾衰竭的人士尤其容易造成肾脏负担。
- 正确做法:将家中自来水经简单过滤并煲滚后,作为主要饮水来源。
5. 起床后太迟饮第1杯水
睡眠中仍会因尿液制造、呼吸与流汗而流失水分,尤其打喊露或夜间流汗者更严重。水分流失会使血液浓缩,若没有即时补水,将增加清晨发生中风或心肌梗塞之风险。
- 正确做法:半夜若醒来可少量补水,早上起床前先坐床上喝250ml暖水。
6. 为免频频去厕所而刻意少喝水
很多人因有糖尿病、前列腺肥大或退化导致有频尿问题,因为怕麻烦而减少喝水,会导致原本的健康问题加速恶化,甚至令肾功能加速下降。
- 正确做法:先治疗频尿,而且无论有无症状,都要维持饮水规律且足够。
7. 觉得冷就不想喝水
逗留在冷气环境下长时间不喝水,会令血液变得浓缩、黏稠度升高,不只增加肾脏负担,也易造成中风或心肌梗塞。
- 正确做法:低温环境即使不渴,也要每2小时主动喝水。
8. 睡前喝很多水
睡前大量喝水会影响睡眠,失眠会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造成夜间频尿与自律神经失调,不只会令休息不足,导致代谢免疫失常,也会加重肾脏负担。
- 正确做法:晚餐后饮水量控制在当日总量的20%以内,并且睡前3小时内饮水不超过150ml。
9. 喝其他饮品代替水
长期用含糖饮品、碳酸饮品、加工茶饮等来补水,会造成利尿,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增加蛋白尿与代谢综合症风险。
- 正确做法:补水以清水为主,其他饮品不超过每日液体摄取10%,且优先选无糖茶类。
10. 运动后狂灌水
运动、浸浴或腹泻,不只令身体流失大量水分,体内的钠与钾也会同时流失。而一下子大量饮水会稀释电解质,尤其低钠恐致头痛、恶心,甚至昏迷与脑水肿。
- 正确做法:这些情况补水应同时补电解质,例如选择低糖运动饮品,或在清水中加少许盐。
T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