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喝1种咖啡恐失明?研究揭黄斑病变风险增7倍 医生推荐护眼饮食法
不是所有咖啡都健康!有医生引述研究指,如果长期喝1种咖啡,出现黄斑病变风险竟可大幅增加7倍,恐增失明风险,到底应如何饮咖啡才不伤身?
常喝1种咖啡恐失明?研究揭黄斑病变风险增7倍
营养功能医学专家刘博仁医生引述一项今年刊登于《Food Science & Nutrition》的研究指,咖啡是一种流行饮品,先前队列研究显示其可能降低年龄相关性黄斑部病变风险,常常因混杂因素和反向因果关系而受到偏差的影响,导致结果错误。研究这次使用新的方法来全面评估咖啡与黄斑病变之间的关联:
研究有何发现?
研究透过分析英国和芬兰超过50万人的基因数据,结果发现:
- 透过遗传统计分析工具发现,习惯饮用即溶咖啡者发生干性黄斑部病变的风险提升近7倍。
- 研究者推测此现象可能与即溶咖啡制程中产生的丙烯酰胺或糖化终产物(AGEs)等有害物质相关,这些成分会加剧视网膜氧化压力与慢性发炎,进而诱发细胞退化。
- 需特别说明的是,此风险增加仅针对即溶咖啡,其他如手冲、虹吸、义式等现磨咖啡制法并未观察到此现象。
刘医生表示,即溶咖啡是透过高温萃取咖啡液后,再经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制成粉末或颗粒状,冲入热水即可饮用,具有方便快速的特性。然而,此高温加工过程可能产生对人体潜在有害的化合物,例如丙烯酰胺,部分品牌即溶咖啡会添加人工香料或稳定剂以提升风味与延长保存期限。
相较之下,现煮咖啡是直接由新鲜研磨咖啡豆冲泡而成,制程未经过度加工,因此能保留更多天然抗氧化物质,例如绿原酸,且较少产生有害副产物。若从健康角度考量,手冲咖啡无疑是更佳选择。事实上,选择优质现磨咖啡并适量饮用,对健康具有多项益处:
- 咖啡富含抗氧化物质,有助对抗自由基与慢性发炎。
- 研究显示,饮用适量咖啡可降低第二型糖尿病与脂肪肝风险。
- 饮用咖啡它与降低帕金森氏症及阿兹海默症风险相关。
- 咖啡能提神醒脑,改善注意力与工作表现。
- 部分人群因饮用咖啡后促进肠道蠕动,而改善便秘问题。
推介护眼饮食4大贴士 必吃3种鱼抗发炎
刘医生进一步指出,若已罹患黄斑病变,可透过以下饮食方法维护眼睛健康:
- 应多摄取富含叶黄素与玉米黄素的深绿色蔬菜,例如菠菜、羽衣甘蓝和番薯叶等,这些成分有助过滤蓝光并保护视网膜。
- 鱼类中的Omega-3脂肪酸同样关键,例如三文鱼、鲭鱼、秋刀鱼,是抗发炎的健康食物。
- 补充锌、维他命C、维他命E。
- 若平时习惯饮用即溶咖啡,建议逐步转换为更天然安全的现磨现煮方式,透过缓慢冲泡过程,既能保留咖啡的益处,又能降低对眼睛的潜在负担。
除了上述饮食方法,他也提醒日常需避免吸烟,因为烟草中的毒素会直接损伤视网膜血管。外出时应配戴具抗UV功能的太阳眼镜,防范紫外线与蓝光对视网膜的伤害。此外,平日务必定期接受眼科检查,尤其有家族病史或曾出现视力模糊症状者。
甚么是黄斑病变?有何高危因素?
刘医生表示,黄斑部是视网膜中心最重要的部位,负责清晰地看见视物、辨识颜色及进行阅读。当黄斑部发生病变时,常见症状包括视线中央模糊、视物扭曲变形,甚至无法辨识脸部表情或文字。此病变最常见形式为「干性黄斑部病变」,其发展缓慢但持续恶化,是长者失明的主因之一。除了干性黄斑部病变,他也指出黄斑病变有以下4大常见的危险因子:
- 年龄是最主要的风险因子,50岁以上族群发生率明显上升。
- 吸烟亦是重要危险因素,因尼古丁与自由基会加速视网膜细胞损伤。
- 长期暴露于强烈阳光,特别是紫外线环境下,会显著增加发病机率。
- 具家族病史者、日常缺乏抗氧化营养素,例如叶黄素、维他命C、锌、Omega-3脂肪酸,以及经常摄取高糖、高脂、加工食品的人,均属黄斑病变的高风险人群。
资料来源:营养功能医学专家刘博仁医生
T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