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匿名信舉報中國女子欺詐移民局 6年後始翻譯信函跟進 最終怎結案?
【星島綜合報道】十五年前,一封匿名信被寄到加拿大駐香港領事館,信中聲稱一名女子申請投資移民,但因丈夫在監獄,因此找人頂替丈夫做身體檢查,從而欺騙了加拿大移民部。
當加拿大政府開始處理這封信時,這名女子已經帶著兒子搬到了愛德華王子島,與留在中國的丈夫離了婚後又再婚,並透過社區關係和教會朋友建立了成功的事業並在加國開始了新的生活。
2015年11月9日,Su Luo (羅蘇,譯音)在 Charlottetown 的家附近郵箱收件時被捕。兩名加拿大邊境服務局(CBSA)軍裝官員攔下她的車輛,給她戴上手銬,並將她帶到加拿大皇家騎警分局。
羅蘇女士說,她感到震驚和困惑。 羅女士在中國出生、長大,並在中國生活了35年,持有公共管理碩士學位,並創辦了一間媒體公司,隨後她於 2007 年申請移居加拿大,作為愛德華王子島投資移民計畫的一部分。該省的投資移民計畫要求她投資 20 萬元,並在省內建立一家企業。她將自己列為主申請人,將丈夫和他們 10 歲的兒子列為受扶養人。
2009年,她帶著兒子來到加拿大,而丈夫一直沒有來加拿大,法庭獲悉,夫婦兩人在申請移民後不久離婚,之後羅女士再婚。
在愛德華王子島,羅女士創辦一份中英文雙語報紙,並僱用幾名當地人來幫助她打理生意,後來她在國際婦女節被授予「愛德華王子島十大傑出女性領袖」的稱號。
不為人知的是,在她抵達加拿大7個月後,加拿大駐香港領事館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指控羅女士的丈夫體檢的人是名冒名頂替者,因為她真正的丈夫當時正在監獄裡。
案件由調查開始到加拿大移民及難民法庭(Immigration and Refugee Board of Canada, IRB)聽證會的時間,共經歷 14年2個月11天。
法庭記錄顯示,她的丈夫於 2007 年 11 月在中國因侵犯版權而被拘控,後來被判處四年監禁。
2008年3月,羅女士和她的兒子以及一名自稱是她丈夫的人中國接受了移民前體檢,以完成移民程序,最後三人獲批准移居加國,最終只有羅女士和她的兒子移民加拿大。
雖然這封匿名信可能涉及重要指控,但加拿大政府的處理速度極為緩慢。儘管信件於2009年8月收到,卻遲至2015年8月才被翻譯成英文,導致調查延遲,但最終引發了加拿大邊境服務局立案調查,並導致羅女士被捕。2019年,羅女士在愛德華王子島最高法院被提訴,因警方錄製的問話影片被法庭認定為非自願且違反其獲取法律諮詢權,法院最終駁回了對她的刑事指控。
案件仍持續發展。去年公共安全部長將她的案件提交給移民及難民法庭,指控她找人冒認在華坐牢的丈夫作移民體檢,因而犯有欺詐罪,並要求撤銷她的移民資格。
羅女士的律師辯稱,從收到匿名信到將案件提交給 IRB 花了近 15 年的時間,這是一種濫用程序。
政府辯稱,這封信只是啟動了一項調查,收集她當時丈夫案件的證據需要時間,而新冠疫情又導致進一步的延誤,所以指控程序是合理的。
IRB裁決官Julia Huys 表示:「我認為羅女士的案件拖延得太久了。從調查開始到聽證會舉行之日,時間長達14年2個月11天,非常漫長。此事並不復雜,而且針對她的案件似乎多年來都沒有採取任何行動。」裁決官提到,在邊境服務局局長意識到可能存在虛假陳述的同時,羅女士 已經在加拿大投入了大量精力,包括建立了一間成功的企業,加拿大已經成為她的家,她也成為加拿大社會的一份子。
裁決官強調:「公眾有權確保加拿大移民法的執行程序公平地運行,並且不受濫用程序的影響。」
依IRB法庭的判決,羅女士的虛假陳述罪名指控未能成立。羅女士最終脫罪。
羅女士的律師則說:「羅女士對案件得以結束感到鬆一口氣,這案件相當罕見,加拿大邊境服務局兩度對她提起訴訟,但都未能成功。」律師表示,案件無法上訴,羅女士可以安心在加拿大繼續她的生活,「不用再擔心CBSA某天突然上門,把她帶走。」
T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