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朗专栏】受到种族歧视了
【港人移加 627 / 阿朗专栏】在加拿大,「歧视」(Discrimination)指的是基于某些受保护的个人特征,对某人作出不公平、不平等的对待,这些行为会违反加拿大的人权法律。根据《加拿大人权法》(Canadian Human Rights Act)和各省/地区的相关人权法(如安省的《人权法》),歧视是禁止的。受保护的个人特征甚广,当中包括种族、肤色、国籍或族裔背景、性取向,甚至婚姻状况、家庭状况等等。
香港人普遍对歧视的敏感度不足。在香港社会,分享基本的家庭状况,也是社交联谊的一部分。初来报到的我,在入职不久,就差点陷入歧视别的同事的罪名。那时候,刚好有一位新同事加入我们的团队。午饭的时候,我和其他同事在闲聊,大家好奇这位新同事来自哪一个国家。当时候我冲口而出地说新同事的皮肤不太黑,应该不是来自于某国家。我说完之后,其中一位同事马上说我歧视了新同事。那一刻,我意识到这表达在加拿大可大可小。于是我马上连声道歉,不作任何解释。后来,从朋友里听到其他故事。她说公司的一位同事,在某个星期一,跟另外一位同事在茶水间聊天,随意地问同事的周末过得如何,进行了甚么活动。其后这位同事向人事部投诉,说这位朋友刻意了解他的家庭状况,歧视他的家庭背景,这种对话原来也存在着风险。不过,原来受到歧视的感觉真的不好受。上星期,我便遇到被别人歧视的行为举动。
那天,我在东约克的一间华人超市购物时,被一名带着小孩,相信是顾客的人士,向我直问某货品价钱。当时我没有思考太多,第一个反应是回答说我不知道。不料,这位相信是顾客的人士,面露不满,语带责备地向我说:「你不是在这里打工吗?」 那一刻我呆住了。事出突然,我不知道如何回应,只好转身离开。
这件事一直困扰了我好几天。我不确定我是否被歧视了,但我心里非常不舒服。后来跟一位对歧视行为这方面有认识的的朋友诉说经过。她说该人士的说话,确实可能构成歧视性言语。这句「你不是在这里打工吗?」看似是一个问题,但其背后含有一个刻板印象,即「亚裔/华人面孔的人在中超出现,应该是员工。」这种假设本身是基于你的族裔外貌,并非你实际的身份、穿着或行为,属于一种基于种族的刻板印象(racial stereotype)。虽然语气可能没有明显侮辱,但这句话反映了对我族裔身分的不当假定,属于一种微歧视(microaggression)。
朋友说如果这种言语是偶发性、来自一般顾客,单次的言语微歧视通常不会构成违法。虽然这不一定达到法律定义的歧视,但它属于不尊重、种族偏见的表现,我因而感到不舒服是合理的感受。朋友提醒说,若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我应当场直接回应说「我是顾客,请不要假设。」来表达不满与捍卫自己的尊严。
文:阿朗
作者:阿朗,喜欢山与海,热爱大自然。带着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来到四季分明的多伦多。用心感受着每个季节所给予的美好景致,用足印去体验加拿大多元文化的活力。期盼在路途上,能遇上相交相知的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