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朗专栏】消失的中产
【港人移加 581 / 阿朗专栏】在社会上,何谓「中产阶级」?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甚至在每个人自己的心目中,都可能有着不同的定义。一般的来说,中产阶级是指有稳定收入、受过良好教育、有消费能力、有固定储蓄能力、有少量资产、有实力将来拥有更多资产、有向上流的期望。然而,随着近年环球经济出现的变化,这群中产阶级正一级一级地往下流,逐步失去本身原有的经济安全感。
从数据上看,香港的贫富悬殊是全球已发展地区中最高之一,坚尼系数长期超过0.5,而加拿大则约在0.3左右。其中一个背后的原因,固然是因为香港是低税率的资本主义社会,而加拿大是高税率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实上,相信近年乘坐「救生艇」来到加拿大的香港人都会有所共鸣,就是在香港储钱较容易。在香港要成为「有型」的中产,比在加拿大较能达成的。在「万税之国」的加拿大,初来报到的香港人,甚至乎莫说要储钱,连能否达到收支平衡也是极大的挑战。
疫情之后,加拿大的生活指数不断上升,但收入并没有同步增长。再者,在加拿大收入越高,税阶越高,向上突破的难度极之困难。租金贵、食物贵、交通贵,当人工升幅追不上通胀时,结果就变成「月光族」,连「入不敷支」的家庭数目也越来越多。当一个人坚持了很久之后,却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往往就选择放弃,「佛系躺平」,放弃储钱,宁愿即时享乐。「反正都储不到钱,不如把钱花费掉。」就这样,中产逐渐往下流。由本来可以储钱累积财富,变成收入仅仅用来应付日常开销,甚至乎要借贷渡日。
我来到加拿大已将近三年。由当初「悭得一蚊得一蚊」,「餐餐自煮」的生活态度,今天也开始选择「放过(弃)自己」。现实告诉我,无论我多努力,也回不去过往的伪中产生活。于是,除了「应使则使」之外,我也多些外出用膳食了。毕竟「出街食饭 」是这里最大的娱乐享受,没有之一。
文:阿朗
作者:阿朗,喜欢山与海,热爱大自然。带着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来到四季分明的多伦多。用心感受着每个季节所给予的美好景致,用足印去体验加拿大多元文化的活力。期盼在路途上,能遇上相交相知的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