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移民
2024-10-04 18:37:25

【叶珮泓专栏】「家 」的思考

【港人移加 374 / 叶珮泓专栏】我抵达多伦多的第一天,便没有想过退路,顶多也是换个国家,老早便向自己洗脑香港是回不去的事实。越是得不到、越是失去,便会越想念的定律,使我这个一向不太黏家里的人出奇地、很快便开始思乡。

而基于上述的觉悟,这三年来我常常陷入关于「家」、「乡土情结」的思考。我精神上的家始终是香港,但香港的家早已清空了我的个人物品,甚至我住过的「家」已出租给陌生人了。我把「家」定义为「家人」,可我已经三年没有试过家人齐集一堂的感觉,有些家人的最后一面也没有见上,虽然听上去有点夸张,但随着时间流逝,连精神上的「家」也有种分崩离析的感觉。

这次去法国探望家人,虽然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暂栖的居所,租来的地方可能顶多一两年便要搬一次,但当中摆设都是他惯用的物件,透着熟悉的气色,所以我一到埗也没有任何陌生感,立即便适应下来。

不过住久了,反而渐渐不习惯,那不是全然的陌生感,反而像以往家里的房间分批翻新时,挤进兄弟姐妹房间中暂住的感觉,熟悉但住得不顺心、不方便,有种想赶快回到自己房间的热切感。可我的房间又在哪里?想起的,是多伦多的家。

回家后,打开Airpod的盒子,赫然惊觉空空如也,打开手机定位发现Airpods远在6000多公里外,原来是遗漏在家人远在法国的家里,一边哭笑不得,一边盘算着——虽然可以邮寄,但始终见面时取回会比较好,但这样便至少要等上一年。曾经朝夕相对的家人们,如今单单是何时再见面,也未可知,运气好的话能一年见上一次,一生也不过是数十次;和年老家人的见面时间,更是在倒数着,说是见一次少一次也不夸张,但一人独坐在空旷的客厅,还是有点淡淡的怅然若失。

文:叶珮泓

 

作者:叶珮泓,90后人类带着4岁猫女移民多伦多,学了主子望街发呆的习性,通勤路上透过车窗望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