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專欄
2024-05-03 08:45:23

【葉珮泓專欄】不能錯過的《孤星淚》:悲慘世界(一)

【港人移加 268 / 葉珮泓專欄】《Les Misérables》原為法國文豪雨果的經典作品,中文地區大多採用「孤星淚」或「悲慘世界」這兩個譯名,後來第二次改編為音樂劇後,更風靡全球。可能由於譯名關係,許多人會把《孤星淚》與狄更斯的兩部小說《孤雛淚》(Oliver Twist,又譯《苦海孤雛》)和《孤星血淚》(Great Expectations)混淆。而雨果的小說,及後來被改編的音樂劇,則以1832年巴黎共和黨人起義為背景,講述數名底層人物在生活上的掙扎,掲示當時社會的流弊。

為何強調是二次改編呢?據說最初的改編版本早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巴黎面世,公演約三個月,並沒有多大迴響。五年後,由英國製作人Cameron Mackintosh改編的版本一踏台板,即使受到各方批評,旋即大受觀眾歡迎,後來更展開全球巡演,在九十年代曾於香港文化中心公演,迄今已有近四十年歷史。

當然,此後亦有不同劇團作改編演出,我便曾於香港觀看過中英劇團推出的中文版本,及一個不具名劇團的英文版本,但論感受、震撼程度都不及此次觀看Cameron Mackintosh製作的北美巡演版本來得這麼深。

即使故事在現代的視角看來,是相對簡單甚至有點俗套,為搬上舞台,劇情也作出許多刪減,但編排十分緊湊,即使採用大型木造佈景,頃刻之間便可完成換景,有時只是舞台一黑,還來不及反應,音樂便已再度響起,舞台便已呈現出全新的面貌,其專業和熟練程度,令人嘆為觀止。

最勾人心弦的是製作上的巧思,無論在燈光、幕景設計、劇情表達方式、舞蹈及排位、演員的演技、歌藝,都可見一斑,即使距離舞台數十行之外,依然被台上的張力緊緊地牽引着,甚至有不少觀眾會感動至落淚,這個次製作絕對精彩,難得來到多倫多巡演,大家不容錯過。

文:葉珮泓

 

作者:葉珮泓,90後人類帶着4歲貓女移民多倫多,學了主子望街發呆的習性,通勤路上透過車窗望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