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雋騫-專欄
2024-01-03 11:28:16

【陳雋騫專欄】即興的目標

元旦日, 乘機與朋友一聚,趁未來四天將會困在伊利沙伯體育館工作,為自己的心情加加油、放鬆一下。「2024年有甚麼大計?」捱過未來幾天才算吧。「幾天眨眼便過,那麼整年的規劃呢?」捱過這幾天,便要立刻開始籌備這個月一共四場的教學音樂會,至今曲目和教材也沒開始準備,但因為四場全場滿座,真的不可以馬虎。「那麼你真的沒任何定立的目標?」(靜默片刻)清華大學EMPA畢到業呱……
  
的確有點難解釋。例如今年自己的製作公司總收入要達到哪個數字才能確保穩定營運、創作多少個音樂作品、為多少個活動擔任導演、拍攝多少齣紀錄片、做幾多場司儀、電台訪問多少個嘉賓、撰寫多少篇專欄文章等等。以上的衡量單位,都是以數字作準,就是我心目中的規劃。但每當談及目標,可能自己的倔強,或一直以來的習慣,都不是用數字單位來定的。
  
例如前年下半年突然獲提名,參加藝術發展局選舉,突然要堆砌一個選舉工程,但目標並不是要贏,而是把當時提出的政綱,嘗試一下可否實行,便造就出去年不斷爭取啟動街頭表演合法化的可能性和研究,這才是目標!去年年尾參與的每一場音樂會,全數都是本地年輕人,把每一場都演得最好是固然,並不是目標。反而這階段的接觸和音樂交流,更認清和了解香港年輕人的心態、價值觀和渴望。於是今年把所有工作和計劃都聚焦青年,但目標並不是希望在這方面取得成果,只是想找出把音樂藝術、青年人、公民教育融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