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雋騫-專欄
2023-05-26 15:18:58

【陳雋騫專欄】三隻小豬的空難

可能普遍市民都有接觸經驗,尤其是疫情後香港全面通關,因此人人變成搭飛機專家,表態異常踴躍。佔絕大部分的當然是:「識講英文便沒事!」「真係玻璃心。」聽著收音機訪問前國泰航空空中服務員工會主席Becky:「又不是殺人放火。歧視也在乎聽的人怎樣意會。」
  
甚麼意見都沒問題,心裏充滿歧視也是個人自由。但最大問題是大家都沒有正視問題所在:這三位的服務水準與態度。當年我雖沒穿上任何指定制服,但每逢周末在商場演奏鋼琴,也知道背負著的不只是自己的形象,更是商場的聲譽!來欣賞的不用購票、沒指定的人,因此總有觀眾目的是來挑戰,甚至挑釁,血氣方剛的我也懂得收斂、保持平和、萬勿歧視。因此彈得好是必須、是專業,因為這就是服務水準!平易近人的語氣、兩文三語來點歌也要盡力對答、智障人士的要求更考驗無比耐性等,都是合約上沒寫明對我的要求,只是自然而發的服務,甚至是一種本能常識,令觀眾聽得更舒服。這就是服務態度!
  
三位被解僱、以「服務」二字作為工作銜頭主旨的空中服務員,卻以嘲笑來展示自我的優越感。不論有沒有被人放到網上投訴,或影響公司聲譽,這等服務水平在商業社會被炒魷毫不出奇,被發現後,在競爭激烈的商業行頭便更要殺一儆百,否則只會蔓延。這是全球任何一個有商業活動的地方理論式的一貫做法,是音樂以外,最共通的「人話」。
  
你可擁有歧視的自由意志、機艙內的言論自由,但亦有選擇這份以服務為專業的工作自由。選擇了便請當一張窩心暖身的Blanket,或一張不起眼,但極之有用的Carpet。兩樣在機艙或家居,都擔當重要功用,而且皆是Made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