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濃
2022-08-30 07:32:28

人情陷阱

中國人重視人情, 人有喜慶送上賀禮叫「做人情」, 最普通的數目是「公價人情」,不通「人情世故」被視為做人缺點,為成功的大礙。

但如人情成為陷阱,結果可以很嚴重。政府領導人,用人唯親,政府工程益「自己友」,一經揭發,領導人可以下台,政府可以垮台。造成這樣的錯失,就是跳不出人情陷阱,如舊小說中常出現的國舅,或現代政黨對主要支持者的報答。

任何有權用人,有影響力用錢的機構領導人,如名校的校長,國企工業的廠長,都會面對許許多多的請託。一旦答應了其中某些個請託,就壞了規矩,機構的其他高層也有例可援,還可能引發貪污事件。

人情陷阱還可以擴大到其他人,神父、牧師被教友請託寫介紹信,政府官員、社會名流被親友請託寫舉薦書。一旦介紹、舉薦成功,他們就欠了校長、廠長……一個人情,遲早要還,變成一條人情鎖鏈。

避免墜入人情陷阱,首先自己不要請託他人。兒女想進名校,那就報名應試。想謀一職,自己憑實力去求。

不要無端受人恩惠,大禮要拒絕,小禮要回報,互不相欠。

在任職機構約法三章,從他本人開始,大公無私,不接受任何請託。親友聚會時,不怕重複,說明自己的原則和難處,那就是用人公開、公平、公正,機構才能做出成績。當你果然不賣人情,做到這三公時,你成功了。

(7月18日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