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2025-10-06 12:25:43

2025諾貝爾獎|三名美、日學者共同奪得醫學獎 促進癌症及免疫系統疾病等新療法

2025年諾貝爾醫學獎今年頒予三名來自美國及日本的科學家,包括瑪麗·E·布倫科(Mary E. Brunkow)、佛瑞德·拉姆斯德爾(Fred Ramsdell)和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三人發現關於「外圍免疫耐受」(peripheral immune tolerance)的問題。

評審團也說:「他們的發現為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奠定基礎,並促進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新療法的開發。」

 

2025年諾貝爾醫學獎今年頒予三名來自美國及日本的科學家,當中包括坂口志文(右)。路透社

 

對於得獎者的研究成果,台灣中央社報道,陽明交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陳斯婷在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線上記者會說,過去學界傾向免疫反應越強越好,較關注「正向調節」,坂口志文的研究首次指出了「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s)在免疫系統中的關鍵角色,開啟了對免疫「負向調節」的全新認識。

 

這項研究給了學界一記當頭棒喝,免疫系統不僅需要「油門」,也需要「煞車」。陳斯婷說,透過正向與負向調節之間取得平衡,免疫系統的恆定才是維持健康的關鍵。這一發現對於臨床醫學具有深遠意義,特別是在自體免疫疾病、癌症免疫療法及器官移植等領域。

 

在坂口志文的「調節性T細胞」研究之後,Mary E. Brunkow與Fred Ramsdell進一步發現了關鍵基因Foxp3。陽明交通大學微生物與免疫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徐嘉琳指出,如果將調節性T細胞比喻為一個樂團,Foxp3就是「指揮家」,必須正確指揮各部門,整個免疫系統才能協調運作、合奏出健康的旋律。

徐嘉琳說,免疫系統在非常多疾病中扮演關鍵角色,除了自體免疫疾病、器官移植,還包括老化、神經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失智症,及肥胖、糖尿病等代謝相關疾病,甚至是癌症免疫治療。全球目前已有超過200項相關臨床試驗正在進行,台灣也有許多生技公司投入,前景十分可期。

 

去年美國學者共同獲獎

2024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由兩名美國學者安布羅斯(Victor Ambros)及魯夫昆(Gary Ruvkun)獲獎,以表揚他們發現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的後轉錄基因調控機制。

 

2015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成為第一位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中國人,她憑藉發現治療瘧疾的新療法跟另外兩位科學家一同獲獎。

 

諾貝爾其他獎項宣布日期如下:

 

  • 物理學獎:將於香港時間10月7日(周二)下午5時45分後公佈;
  • 化學獎:於香港時間10月8日(周三)下午5時45分後揭曉;
  • 文學獎:於香港時間10月9日(周四)下午7時00分後揭曉;
  • 和平獎:於香港時間10月10日(周五)下午5時00分後揭曉。